隐蔽的脸--《雪》的叙事艺术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奥尔罕·帕慕克不同时期作品的叙事特征 | 第12-17页 |
·初期作品的叙事手法 | 第12页 |
·发展期 | 第12-14页 |
·成熟期 | 第14-15页 |
·巅峰期 | 第15-17页 |
3《雪》的叙事结构 | 第17-37页 |
·顺序 | 第17-22页 |
·补充倒叙 | 第17-18页 |
·对比倒叙 | 第18-19页 |
·内预叙 | 第19-20页 |
·补充预叙 | 第20-21页 |
·重复预叙 | 第21页 |
·时间倒错 | 第21-22页 |
·时距 | 第22-27页 |
·延缓 | 第23-24页 |
·省略 | 第24-27页 |
·明确省略 | 第24-25页 |
·暗含省略 | 第25-26页 |
·纯假设省略 | 第26-27页 |
·聚焦 | 第27-31页 |
·内在式聚焦 | 第27-28页 |
·外在式聚焦 | 第28-30页 |
·聚焦对象 | 第30-31页 |
·叙述者 | 第31-33页 |
·叙述者“我” | 第32-33页 |
·“我”≠奥尔罕·帕慕克 | 第33页 |
·叙述层次 | 第33-37页 |
·解释性的功能 | 第34-35页 |
·对比或类比功能 | 第35-37页 |
4“游戏”和“象征”在《雪》中的作用 | 第37-44页 |
·游戏建构叙事结构 | 第37-38页 |
·象征传达作品的意义 | 第38-44页 |
·雪花的象征意义 | 第39-40页 |
·象征意义在结构中的体现 | 第40-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