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人的基因隐私权 | 第10-20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的界定 | 第10-16页 |
·基因一词的由来与法律属性 | 第10-11页 |
·隐私权一词的由来 | 第11-13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的内容 | 第13-14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的主体与客体 | 第14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的法律特征 | 第14-16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立法保护的意义 | 第16-20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立法保护的社会意义 | 第17-18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立法保护的政治意义 | 第18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立法保护的经济意义 | 第18-20页 |
3 我国对人的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与模式 | 第20-26页 |
·我国对人的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20-23页 |
·我国在人的基因法律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 | 第20页 |
·我国在人的基因法律保护方面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 第20-21页 |
·人的基因隐私权与基因知情权的冲突 | 第21-23页 |
·我国关于人的基因隐私权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23-26页 |
·国际上对人的基因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与趋势 | 第23-24页 |
·对国外基因隐私权立法模式的借鉴 | 第24页 |
·我国关于人的基因隐私权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24-26页 |
4 人的基因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思考 | 第26-39页 |
·树立全社会的基因隐私权观念 | 第26页 |
·解决人的基因隐私权与基因知情权的冲突 | 第26-34页 |
·解决人的基因隐私权与基因知情权冲突的可行性研究 | 第29-30页 |
·解决人的基因隐私权与基因知情权冲突的方法 | 第30-31页 |
·解决人的基因隐私权与基因知情权的冲突的模式 | 第31-34页 |
·建立“反向歧视”制度 | 第34-39页 |
·反向歧视的概念与来源 | 第35-37页 |
·反向歧视的现状与发展 | 第37-38页 |
·建立“反向歧视”制度有助于人的基因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 第38-39页 |
5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