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岭南碑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岭南碑学、碑派书法兴盛的原因和背景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岭南地域文化独特性的影响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入粤名家的影响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清初岭南碑派书法之萌芽 | 第17-26页 |
第一节 隶书 | 第18-21页 |
(一) 陈恭尹 | 第18-20页 |
(二) 其他书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榜书 | 第21-25页 |
(一) 梁佩兰 | 第22-23页 |
(二) 苏珥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其他书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清中叶岭南碑学、碑派书法之兴起 | 第26-52页 |
第一节 学习唐碑的成就 | 第27-39页 |
(一) 冯敏昌 | 第27-30页 |
(二) 黎简 | 第30-31页 |
(三) 宋湘 | 第31-34页 |
(四) 谢兰生 | 第34-35页 |
(五) 吴荣光 | 第35-37页 |
(六) 张岳崧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篆书成就 | 第39-42页 |
第三节 隶书成就 | 第42-52页 |
(一) 受汉碑影响的书家 | 第42-44页 |
(二) 受伊秉绶影响的书家 | 第44-52页 |
第四章 清末岭南碑学、碑派书法之鼎盛 | 第52-81页 |
第一节 碑帖融合的成就 | 第52-63页 |
(一) 朱次琦 | 第53-55页 |
(二) 陈澧 | 第55-63页 |
第二节 学习魏碑的成就 | 第63-81页 |
(一) 李文田 | 第63-68页 |
(二) 康有为 | 第68-74页 |
(三) 梁启超 | 第74-77页 |
(四) 其他书家 | 第77-81页 |
结语 | 第81-85页 |
注释 | 第8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附表 | 第99-106页 |
后记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