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2 传统模式:分散型立法模式与还原论的法理 | 第10-14页 |
2.1 分散型的立法模式 | 第10-12页 |
2.2 还原论的立法思维 | 第12-14页 |
3 传统模式之困局:资源管理与事权划分的双重表征 | 第14-20页 |
3.1 资源配置机制与统一管理的缺失 | 第14-15页 |
3.2 央地事权划分的结构性失衡 | 第15-20页 |
3.2.1 涉水事权划分的地方利益化倾向 | 第16-17页 |
3.2.2 涉水事权配置混乱 | 第17-18页 |
3.2.3 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融合度不高 | 第18-20页 |
4 转向:长江流域立法的整体论法理与综合性立法模式 | 第20-24页 |
4.1 长江流域立法的新法理 | 第20-22页 |
4.1.1 以整体论确立立法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 | 第20-22页 |
4.1.2 以还原论设计具体制度 | 第22页 |
4.2 确立综合性的立法模式 | 第22-24页 |
5 展开:长江流域立法关键制度的重塑 | 第24-35页 |
5.1 推进长江流域的整体性立法 | 第24-26页 |
5.1.1 总则部分 | 第24页 |
5.1.2 标准和规划 | 第24-25页 |
5.1.3 长江保护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5.1.4 保障措施 | 第26页 |
5.1.5 法律责任 | 第26页 |
5.2 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塑 | 第26-30页 |
5.2.1 建立行政与市场协作的双重配置机制 | 第26-29页 |
5.2.2 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 | 第29-30页 |
5.3 事权制度的重塑 | 第30-35页 |
5.3.1 明确划分标准与类型 | 第31-32页 |
5.3.2 更新管理机构的法律定位和职责 | 第32页 |
5.3.3 完善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 | 第32-35页 |
6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