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关于宜居城市 | 第10-12页 |
·宜居城市的定义 | 第10页 |
·我国宜居城市的内涵 | 第10-11页 |
·与“宜居城市”概念相关的基本因素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现代城市发展的困境 | 第12-13页 |
·西部开发背景下的城市建设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框架 | 第13-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框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的重心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 | 第17-22页 |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 | 第17-20页 |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思想起源及目前的现状 | 第17-19页 |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有关实例以及以后的发展 | 第19-20页 |
·国内宜居城市建设 | 第20-22页 |
·国内宜居城市建设的思想渊源 | 第20-21页 |
·目前国内建设宜居城市的实践进展 | 第21-22页 |
3 “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模式及要素评价 | 第22-32页 |
·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人的需要理论 | 第22-23页 |
·环境理论及影响因素解析 | 第23-24页 |
·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24-25页 |
·建设宜居城市的相关理论模式 | 第25-28页 |
·关于人居环境的科学 | 第25-26页 |
·生态城市理论 | 第26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6-27页 |
·健康城市理论 | 第27-28页 |
·低碳城市理论 | 第28页 |
·宜居城市建设要素评价体系 | 第28-32页 |
4 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关于西部开发的背景分析 | 第32-33页 |
·国际环境背景分析 | 第32页 |
·国内环境背景分析 | 第32-33页 |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的特点 | 第33-34页 |
·西部地区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 | 第33页 |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特点 | 第33-34页 |
·西部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34-37页 |
·受旧城改造的困扰且常规的城市建设模式滞后 | 第34-35页 |
·城中旧村改造缺乏合理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 第35页 |
·城市孤岛现象初现,经济上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35-37页 |
5 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 | 第37-41页 |
·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战略 | 第37-39页 |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 第37-38页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准备 | 第38页 |
·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第38页 |
·西部大开发要做到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确保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 第38-39页 |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含义 | 第39页 |
·西部城市目前发展特点 | 第39-41页 |
·经济情况方面 | 第39-40页 |
·空间分布发展方面 | 第40-41页 |
6 西部城市中“宜居城市”的建设研究 | 第41-48页 |
·西部城市中“宜居城市”建设概述 | 第41-43页 |
·文化城市——西安 | 第41页 |
·国际旅游城市——昆明 | 第41-42页 |
·生态宜居城市——银川 | 第42-43页 |
·西部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 | 第43-48页 |
·集中建设中小城市的宜居城市 | 第43页 |
·产业的协调发展 | 第43-44页 |
·加强城市生态与环境建设 | 第44-45页 |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第45页 |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 第45页 |
·统筹西部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 第45-46页 |
·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页 |
·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和法制建设 | 第46-48页 |
7 银川“宜居城市”规划 | 第48-73页 |
·银川市现状条件分析 | 第48-5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8页 |
·银川建设现状 | 第48页 |
·银川住区环境分析 | 第48-50页 |
·银川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 第50-51页 |
·银川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 | 第51-54页 |
·银川建设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 | 第54-61页 |
·银川的地理区位影响 | 第54-55页 |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第55-56页 |
·自然文化景观 | 第56-57页 |
·回族宗教及回族文化 | 第57-60页 |
·城市化的进程 | 第60-61页 |
·银川建设宜居城市的评价方法 | 第61-66页 |
·指标因子的规范化处理及模型 | 第61-63页 |
·层次分析法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评价 | 第63-65页 |
·银川宜居城市建设相关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银川城市定性 | 第66-70页 |
·发展战略分析定位 | 第66-68页 |
·银川市建设“宜居城市”的定位 | 第68-70页 |
·银川市建设“宜居城市”的展望 | 第70-73页 |
·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西部城市 | 第70页 |
·大银川的构筑发展 | 第70-71页 |
·建设塞上湖城市生态城市 | 第71页 |
·体现浓郁的回乡文化底蕴 | 第71-73页 |
8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76-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