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甾体激素药物概述 | 第11-12页 |
·甾体药物的研究简史 | 第12-14页 |
·甾体药物微生物转化概述 | 第14-18页 |
·甾体药物的C_(1,2)脱氢的研究机理 | 第18-20页 |
·甾体药物的C_(1,2)脱氢 | 第18-19页 |
·具备甾体药物C_(1,2)脱氢能力的微生物 | 第19页 |
·甾体C_(1,2)脱氢酶性质及反应机理 | 第19-20页 |
·甾体激素药物微生物转化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 | 第20-27页 |
·底物溶于亲水性有机溶剂中提高溶解度 | 第20-21页 |
·微粉化底物 | 第21页 |
·固定化细胞 | 第21页 |
·原生质体技术 | 第21-22页 |
·双水相体系转化 | 第22-23页 |
·环糊精包合技术 | 第23页 |
·有机相/水两相体系中生物转化 | 第23-27页 |
·有机相/水两相体系概述 | 第23-24页 |
·两相体系中甾体微生物转化反应的优点 | 第24页 |
·两相体系中的甾体C_(1,2)位脱氢的应用 | 第24-25页 |
·两相体系中影响甾体微生物转化的因素 | 第25-27页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两相组成 | 第26页 |
·两相体积比的影响 | 第26页 |
·外来电子受体 | 第26-27页 |
·微生物细胞浓度 | 第27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依西美坦的理化性质 | 第27页 |
·依西美坦的临床药用功效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两相体系的构建 | 第30-43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菌种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筛选 | 第32-33页 |
·菌体培养方法 | 第33页 |
·TTC甾体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筛选 | 第34页 |
·底物水溶解度测定 | 第34-35页 |
·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中简单节杆菌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 第35页 |
·两相体系中水相的组成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简单节杆菌的菌落形态 | 第36页 |
·发酵培养基正交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底物溶解度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底物和产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 第38-39页 |
·有机溶剂对简单节杆菌存活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两相体系中水相的组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两相体系中简单节杆菌生物转化制备依西美坦 | 第43-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菌种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菌体培养方法 | 第45页 |
·脱氢酶酶活检测方法 | 第45-46页 |
·二甲苯/发酵液两相体系中简单节杆菌细胞对底物C_(1,2)脱氢 | 第46页 |
·TLC法甾体转化检测 | 第46页 |
·HPLC法甾体转化检测 | 第4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摇瓶装液量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底物初始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摇床转速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转化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9页 |
·转化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维生素K_3的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生物转化的TLC图 | 第51-52页 |
·生物转化的HPLC检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