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导论 | 第10-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文献回顾 | 第10-18页 |
·合作金融组织的理论研究 | 第10-15页 |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实践研究 | 第15-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 | 第18-2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19-21页 |
2 研究设计与样本情况 | 第21-31页 |
·研究设计 | 第21-26页 |
·研究理论依据和核心概念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6-31页 |
·调查区域的情况 | 第26-27页 |
·样本情况 | 第27-31页 |
3 湖北地区农户融资供需现状 | 第31-56页 |
·需求现状 | 第31-47页 |
·农户金融需求状况 | 第31-34页 |
·不同类型农户的金融需求差异 | 第34-41页 |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 第41-46页 |
·无借贷农户分析 | 第46-47页 |
·供给现状 | 第47-54页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现状 | 第47-51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供给现状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4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 第56-63页 |
·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总量不足 | 第56-57页 |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 | 第57-59页 |
·农村合作金融的区域布局错位 | 第57-58页 |
·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对象错位 | 第58页 |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需求动态发展的错位 | 第58-59页 |
·农村合作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探析 | 第59-61页 |
·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 | 第59-60页 |
·内生合作金融的发展滞后、先天不足 | 第60-61页 |
·农村合作金融供求失衡的后果检视 | 第61-63页 |
5 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 | 第63-77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理论基础:机构观与功能观 | 第63-65页 |
·机构范式 | 第63-64页 |
·功能范式 | 第64页 |
·范式的选择 | 第64-65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要求 | 第65-68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均衡 | 第65-66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生与外生的协调均衡 | 第66-67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质性发展与量性发展的协调均衡 | 第67-68页 |
·农户需求的导向作用 | 第68-71页 |
·农户需求对金融功能的揭示 | 第68-70页 |
·农户需求的导向作用 | 第70-71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内容 | 第71-77页 |
·微观层次:合作金融组织服务提供者的重构 | 第72-74页 |
·中观层次:支持性服务体系的重构 | 第74-75页 |
·宏观层次:法律与保障体系的重构 | 第75-77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7-80页 |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研究讨论 | 第78-79页 |
·研究不足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84-91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一) | 第91-92页 |
附录三:访谈提纲(二)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