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20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8-20页 |
一、携带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制备和鉴定 | 第20-6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3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0-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结果 | 第35-50页 |
·原始质粒pCD-sEndostatin的鉴定结果 | 第35-42页 |
·重组质粒pSNAV-Endostatin-CMV-EGFP成功构建及鉴定结果 | 第42-47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包装成功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61页 |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的结构特点 | 第52-55页 |
·rAAV2包装质粒pSNAV-Endostatin-CMV-EGFP的结构特点 | 第55-57页 |
·rAAV2-Endostatin-EGFP的大规模制备 | 第57-59页 |
·rAAV2-Endostatin-EGFP进入细胞感染过程和外源基因的表达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 | 第62-7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2-68页 |
·材料来源 | 第62-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68页 |
·结果 | 第68-70页 |
·种植成功率 | 第68页 |
·大体观察 | 第68页 |
·光镜观察 | 第68-69页 |
·异位病灶内微血管密度和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6页 |
·裸鼠的特性 | 第70-71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建立 | 第71-73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移植异位病灶血管形成特点 | 第73-75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三、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77-9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7-81页 |
·材料来源 | 第77-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81页 |
·结果 | 第81-91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异位病灶的作用 | 第81-82页 |
·异位病灶中人血管内皮抑素蛋白原位表达 | 第82-83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异位病灶内腺体数目的影响 | 第83-84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异位病灶内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异位病灶内VEGF表达的影响 | 第85-87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 第87-88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和对子宫、卵巢影响 | 第88-89页 |
·rAAV2-Endostatin-EGFP对全身重要脏器的影响 | 第89-91页 |
·讨论 | 第91-98页 |
·血管内皮抑素的结构及抗血管生成作用 | 第91-93页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内表达的意义 | 第93-94页 |
·携带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对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治疗作用 | 第94-95页 |
·携带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对裸鼠异位病灶内VEGF的影响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全文结论 | 第99-10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9-110页 |
综述 | 第110-119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 第110-11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