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引言 | 第14-23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框架、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9页 |
·论文的贡献和主要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 银行危机并购研究综述 | 第23-33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金融稳定 | 第23-27页 |
·银行并购与风险分散 | 第24-25页 |
·银行并购与竞争 | 第25-26页 |
·并购与信贷可获性 | 第26-27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效率 | 第27-29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股东价值 | 第29-30页 |
·金融危机与跨国并购 | 第30-31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监管 | 第31-32页 |
·简评 | 第32-33页 |
3. 银行危机并购的动因 | 第33-42页 |
·银行并购浪潮与银行并购动因的发展 | 第33-37页 |
·全球三次银行并购浪潮 | 第33-36页 |
·银行并购浪潮与银行并购动因的发展 | 第36-37页 |
·银行危机并购的动因 | 第37-42页 |
·抵御或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 第38-39页 |
·节省救助成本 | 第39页 |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 | 第39-40页 |
·其他动因 | 第40-42页 |
4. 银行危机并购的风险分析 | 第42-61页 |
·银行并购的风险概述 | 第42-47页 |
·银行并购风险的含义、产生原因、类型 | 第42-44页 |
·银行并购的微观风险 | 第44-47页 |
·银行并购的宏观风险 | 第47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破产风险 | 第47-57页 |
·模型 | 第49-53页 |
·不同破产风险的银行之间的并购 | 第53-54页 |
·多家银行的并购重组 | 第54-55页 |
·并购的协同效应(meger synergy) | 第55页 |
·货币和资产分散化效应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金融体系效率 | 第57-61页 |
·金融体系效率的含义 | 第57-58页 |
·金融危机与金融体系效率 | 第58-60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金融体系效率 | 第60-61页 |
5. 政府主导型银行危机并购 | 第61-82页 |
·政府主导型银行危机并购的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理论 | 第61-67页 |
·古典经济学派的政府与市场 | 第61-62页 |
·市场失灵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 | 第62-63页 |
·政府失灵与新自由主义 | 第63-65页 |
·现代国家干预理论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金融危机中政府干预银行并购的行为分析 | 第67-70页 |
·金融危机下政府干预银行并购的原因 | 第67-69页 |
·政府干预银行并购的目标及方式 | 第69-70页 |
·政府主导型银行危机并购的极端情况:马来西亚银行并购案例 | 第70-77页 |
·马来西亚银行业并购重组的背景 | 第70-71页 |
·马来西亚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动因 | 第71-72页 |
·马来西亚银行业并购重组的进程 | 第72-74页 |
·马来西亚银行业并购重组的特点 | 第74-75页 |
·马来西亚银行业并购重组的效应 | 第75-77页 |
·政府主导型银行危机并购的几种变形:以韩国银行业并购重组为例 | 第77-82页 |
·韩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背景 | 第77-78页 |
·韩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方法 | 第78-79页 |
·重组的结果 | 第79-80页 |
·重组效果评价 | 第80-82页 |
6. 市场主导型银行危机并购 | 第82-100页 |
·市场拓展型银行危机并购: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案例 | 第82-85页 |
·并购背景 | 第82-83页 |
·并购内容 | 第83-85页 |
·并购评价 | 第85页 |
·跨国参与型银行危机并购Ⅰ:墨西哥金融危机与银行危机并购 | 第85-90页 |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背景 | 第86-87页 |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成因 | 第87-89页 |
·墨西哥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 | 第89-90页 |
·墨西哥政府救治银行业的措施及影响 | 第90页 |
·跨国参与型并购Ⅱ:阿根廷的银行并购与金融危机 | 第90-93页 |
·阿根廷金融危机的背景 | 第91-92页 |
·阿根廷的金融改革与银行并购 | 第92-93页 |
·并购评价 | 第93页 |
·政府主导型并购与市场主导型并购比较 | 第93-100页 |
·政府主导型并购动因多与一国金融改革思路有密切联系,市场主导型并购动因则与传统银行并购动因一致 | 第94-96页 |
·不论是政府主导型并购还是市场主导型并购,其降低风险方面的效应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第96页 |
·银行危机并购对效率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性 | 第96-100页 |
7. 银行危机并购与政府其他危机救助政策比较 | 第100-118页 |
·政府应对银行业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分析 | 第100-102页 |
·银行并购与"大而不倒" | 第102-105页 |
·银行并购与"大而不倒" | 第102-103页 |
·"大而不倒"与"最后贷款人"理论 | 第103-104页 |
·最后贷款人与道德风险 | 第104-105页 |
·注资、国有化与并购重组 | 第105-111页 |
·注资与国有化 | 第105-106页 |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银行体系国有化浪潮 | 第106-108页 |
·国有化的优劣 | 第108-109页 |
·国有化与道德风险 | 第109-110页 |
·国有化与并购重组 | 第110-111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与金融主权 | 第111-118页 |
·国家主权、经济主权、金融主权 | 第111-113页 |
·金融危机与金融主权 | 第113-116页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 | 第116-117页 |
·跨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 | 第117-118页 |
8. 银行危机并购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 第118-125页 |
·银行危机并购的经验与教训 | 第118-121页 |
·相对于正常环境下银行并购的诸多悖论,危机背景下的银行并购争议较小 | 第118页 |
·银行并购是政府处理银行业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 | 第118-119页 |
·银行危机并购中政府的动因常常扮演重要角色 | 第119-120页 |
·银行并购往往能够在银行业危机中起到稳定金融体系的作用,但也有其风险 | 第120页 |
·银行并购本身并不能创造世界级的银行,关键在于整合 | 第120-121页 |
·银行危机并购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 第121-125页 |
·我国银行海外发展现状 | 第121-123页 |
·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建议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