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各类型图书馆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

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第12-15页
        1.2.1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创新之处第16-17页
        1.4.1 建国初期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背景及发展史系统分析第16页
        1.4.2 建国初期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比较第16-17页
2 建国初期(1949-1956年)对民国时期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第17-25页
    2.1 河南地区政治背景的改变第17-18页
    2.2 法律政策的调整第18-21页
        2.2.1 图书馆方针政策第19-20页
        2.2.2 图书方针政策第20页
        2.2.3 图书杂志方针政策第20页
        2.2.4 图书馆协作方针政策第20-21页
        2.2.5 完善多功能图书馆方针政策第21页
    2.3 改造升级公共图书馆第21-25页
        2.3.1 接管旧图书馆第22页
        2.3.2 充实调整藏书第22页
        2.3.3 加强改进图书馆第22-23页
        2.3.4 促进多种图书馆的发展第23-24页
        2.3.5 开展图书馆学教育第24-25页
3 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特点第25-34页
    3.1 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环境变化第25-27页
        3.1.1 设施环境第25-26页
        3.1.2 业务工作第26-27页
        3.1.3 工作职能第27页
    3.2 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特点第27-31页
        3.2.1 提升流通管理效率第27-28页
        3.2.2 扩充馆藏第28-29页
        3.2.3 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第29-31页
    3.3 市、县级图书馆发展状况与不足第31-34页
        3.3.1 市、县级图书馆的发展状况第31-32页
        3.3.2 市、县级图书馆发展的不足第32-34页
4 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对比第34-40页
    4.1 建国初期(1949-1956年)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第34-36页
        4.1.1 北京公共图书馆第34-35页
        4.1.2 东北公共图书馆第35-36页
        4.1.3 上海公共图书馆第36页
    4.2 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优缺点第36-40页
        4.2.1 建国河南省图书馆优势第36-37页
        4.2.2 建国河南省图书馆不足第37-40页
5 结论第40-44页
    5.1 评析建国初期(1949-1956年)河南公共图书馆第40-42页
        5.1.1 充实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第40页
        5.1.2 培养大批专业干部人才第40-41页
        5.1.3 提升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第41-42页
        5.1.4 改进图书馆服务功能第42页
    5.2 研究的局限性第42-43页
    5.3 研究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术授信评价视角下的图书影响力研究
下一篇: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