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7页 |
1 绪论 | 第17-28页 |
·选题及意义 | 第17-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及其辩析 | 第20-23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资料来源及其评估 | 第25-26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26-28页 |
·研究特色 | 第26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26-2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8-49页 |
·人口转变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 第28-30页 |
·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 | 第30-33页 |
·人口增长悲观论 | 第30-31页 |
·人口增长乐观论 | 第31-32页 |
·人口增长中性论 | 第32-33页 |
·人口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和模型 | 第33-37页 |
·人口——经济关系研究范式 | 第33-34页 |
·人口——经济关系研究模型 | 第34-37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 | 第37-40页 |
·劳动适龄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7页 |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7-39页 |
·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 第39-40页 |
·关于人口红利 | 第40-42页 |
·人口红利期的划分标准 | 第40-41页 |
·获取人口红利的条件 | 第41-42页 |
·对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第42-45页 |
·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与经济发展 | 第42-44页 |
·中国人口转变、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 第44-45页 |
·现有研究评述 | 第45-49页 |
·主要观点 | 第45-46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8页 |
·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49-61页 |
·人口转变理论 | 第49-51页 |
·人口转变完成的标志 | 第49-50页 |
·人口转变的成因 | 第50-51页 |
·人口生命周期理论 | 第51-53页 |
·新古典经济理论 | 第53-55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 | 第55-61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力供给 | 第56-57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生命周期理论与储蓄 | 第57-58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力资本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58-61页 |
4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 第61-83页 |
·中国人口转变已基本完成 | 第61-65页 |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 | 第62-64页 |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 第64-65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力供给 | 第65-68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 | 第65-66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力供给质量 | 第66-67页 |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老化 | 第67-68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人力资本投资 | 第68-75页 |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 第69-71页 |
·劳动力素质与劳动生产率 | 第71-72页 |
·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 | 第72-74页 |
·人口素质与科技创新 | 第74-75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 第75-82页 |
·估算人口红利方法一 | 第75-77页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储蓄率 | 第77-80页 |
·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变化与经济增长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5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人口红利Ⅰ | 第83-118页 |
·收入——消费经济生命周期 | 第84-86页 |
·收入——消费经济生命周期的典型模式 | 第84-85页 |
·已有对中国收入—消费经济生命周期研究的局限 | 第85-86页 |
·中国人口的收入—消费经济生命周期 | 第86-97页 |
·劳动收入和消费的界定 | 第86-89页 |
·年龄别劳动收入的估算 | 第89-92页 |
·年龄别消费支出的估算 | 第92-93页 |
·年龄别劳动收入—消费支出的估算 | 第93-97页 |
·人口红利估算方法 | 第97-99页 |
·人口红利的估算 | 第99-112页 |
·基础数据 | 第99-104页 |
·2002 年中国人口支持比 | 第104-106页 |
·中国1953-2050年人口支持比 | 第106-110页 |
·中国人口红利期持续的时间 | 第110-112页 |
·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112-116页 |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因时期不同而变化 | 第113-115页 |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人口红利Ⅱ | 第118-130页 |
·"第二人口红利"概念辩析 | 第118页 |
·衍生人口红利的测定 | 第118-122页 |
·衍生人口红利产生的条件 | 第122-124页 |
·2002 年中国人口收入—消费平均年龄与财富流 | 第124-125页 |
·中国1953-2050年代际财富流 | 第125-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7 摆脱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负债"风险困扰的思考 | 第130-153页 |
·中国的后人口红利期 | 第130-132页 |
·后人口红利期与人口再生产 | 第132-134页 |
·孩子效用降低、成本上升,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 | 第132-133页 |
·生育率政策微调有利于人口再生产 | 第133-134页 |
·后人口红利期与环境再生产 | 第134-139页 |
·工业化是人口转变的关键 | 第134-135页 |
·人口红利是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 | 第135-137页 |
·后人口红利期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 第137-139页 |
·后人口红利期与经济发展 | 第139-147页 |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 | 第140-142页 |
·中国未来人口高龄化及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142-147页 |
·后人口红利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 第147-152页 |
·以科技为先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148页 |
·将人口远虑与近忧相结合,完善人口生育政策 | 第148-150页 |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 第150页 |
·加快城市化步伐,矫正城乡收入—消费扭曲 | 第150-151页 |
·依法改革创新,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 第151页 |
·加强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扩大劳动力供给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8 结论和讨论 | 第153-15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3-154页 |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0页 |
附表 | 第170-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