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4页 |
1.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6-21页 |
1.1.1 遗传图谱构建原理 | 第16页 |
1.1.2 作图亲本的选择 | 第16-17页 |
1.1.3 作图群体的构建 | 第17页 |
1.1.4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17页 |
1.1.5 作图软件的选择 | 第17页 |
1.1.6 西瓜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2 西瓜QTL/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2.1 含糖量相关基因定位研究 | 第21页 |
1.2.2 果皮颜色相关基因定位研究 | 第21-22页 |
1.2.3 果肉颜色相关基因定位研究 | 第22页 |
1.2.4 果形相关基因定位研究 | 第22页 |
1.2.5 西瓜其他农艺性状基因定位 | 第2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4-32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1.1 作图亲本及群体 | 第24-25页 |
2.1.2 表型鉴定 | 第25页 |
2.1.3 测序文库的构建和质量检测 | 第25页 |
2.1.4 标记分型及遗传图谱构建 | 第25页 |
2.1.5 遗传图谱质量评估 | 第25页 |
2.1.6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QTL/基因定位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2.1 重组自交系的表型鉴定 | 第26页 |
2.2.2 重测序数据评估 | 第26页 |
2.2.3 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 第26-28页 |
2.2.4 遗传图谱的共线性分析 | 第28-29页 |
2.2.5 基于西瓜遗传图谱的果实相关性状的初定位 | 第29-30页 |
2.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西瓜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及候选基因精细定位 | 第32-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3.1.1 试验材料及群体构建 | 第32-33页 |
3.1.2 表型鉴定 | 第33页 |
3.1.3 西瓜基因组DNA提取 | 第33页 |
3.1.4 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33页 |
3.1.5 总R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3.1.6 RNA反转录 | 第34页 |
3.1.7 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4-36页 |
3.1.8 载体构建 | 第36页 |
3.1.9 西瓜外果皮色素的提取 | 第36页 |
3.1.10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2.1 西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 | 第36-37页 |
3.2.2 外果皮色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 第37-39页 |
3.2.3 西瓜果皮颜色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9-40页 |
3.2.4 候选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3.2.5 自然群体中的标记验证 | 第41-42页 |
3.3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西瓜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及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4-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1.1 试验材料及群体构建 | 第44页 |
4.1.2 表型鉴定 | 第44-45页 |
4.1.3 西瓜基因组DNA提取 | 第45页 |
4.1.4 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45页 |
4.1.5 总RNA提取 | 第45页 |
4.1.6 RNA反转录 | 第45页 |
4.1.7 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5页 |
4.1.8 载体构建 | 第45页 |
4.1.9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45-46页 |
4.1.10 种皮色素提取 | 第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4.2.1 西瓜种皮颜色的遗传规律 | 第46-47页 |
4.2.2 西瓜种皮颜色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7-49页 |
4.2.3 候选基因的序列和功能分析 | 第49-50页 |
4.2.4 候选基因在亲本中的表达差异 | 第50页 |
4.2.5 亲本种皮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差异 | 第50-51页 |
4.3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西瓜果实苦味的遗传分析及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53-5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1 试验材料及群体构建 | 第53页 |
5.1.2 表型鉴定 | 第53页 |
5.1.3 西瓜基因组DNA提取 | 第53页 |
5.1.4 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53页 |
5.1.5 总RNA提取 | 第53-54页 |
5.1.6 RNA反转录 | 第54页 |
5.1.7 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4页 |
5.1.8 载体构建 | 第54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5.2.1 西瓜果实苦味的遗传规律 | 第54页 |
5.2.2 西瓜果实苦味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54-55页 |
5.2.3 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5-56页 |
5.2.4 候选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 第56-57页 |
5.2.5 葫芦素E的相对含量 | 第57-58页 |
5.3 讨论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9-61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59页 |
6.2 创新点 | 第59-60页 |
6.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