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环境中的铅 | 第9-12页 |
1.1.1 铅的地球化学性质 | 第9页 |
1.1.2 铅的危害 | 第9-10页 |
1.1.3 铅污染现状 | 第10页 |
1.1.4 水体中铅污染修复技术 | 第10-12页 |
1.2 生物质炭 | 第12-15页 |
1.2.1 生物质炭的定义及性质 | 第12页 |
1.2.2 生物质炭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生物质炭负载磁性物质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玉米秸秆在我国的生产利用情况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3 研究路线 | 第18-19页 |
2 生物质炭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26页 |
2.1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2.2 生物质炭的制备 | 第19-20页 |
2.3 生物质炭的表征及分析 | 第20-26页 |
2.3.1 产率测定 | 第20页 |
2.3.2 生物质炭pH值测定 | 第20页 |
2.3.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 | 第20-22页 |
2.3.4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2-23页 |
2.3.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24页 |
2.3.6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26页 |
3 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研究 | 第26-41页 |
3.1 吸附实验所用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3.2 吸附动力学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3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3.4 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28-31页 |
3.5 不同pH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31-33页 |
3.6 不同离子强度下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33-36页 |
3.7 生物质炭对铅吸附控制过程研究 | 第36-41页 |
3.7.1 粒内扩散控制 | 第36-38页 |
3.7.2 膜扩散控制 | 第38-40页 |
3.7.3 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活化能 | 第40-41页 |
4 生物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特征研究 | 第41-49页 |
4.1 等温吸附实验方法 | 第41页 |
4.2 吸附等温式 | 第41-43页 |
4.3 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特征 | 第43-44页 |
4.4 不同pH条件下生物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特征 | 第44-46页 |
4.5 不同离子强度下生物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特征 | 第46-47页 |
4.6 生物质炭对铅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47-49页 |
5 磁性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特征研究 | 第49-54页 |
5.1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9-50页 |
5.2 磁性生物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特征研究 | 第50-54页 |
5.2.1 等温吸附实验方法 | 第50页 |
5.2.2 吸附等温式 | 第50页 |
5.2.3 不同温度条件下磁性生物质炭对铅的吸附特征 | 第50-52页 |
5.2.4 磁性生物质炭对铅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52-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