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堤越浪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斜向波作用下斜坡堤越浪物理模型试验 | 第9-10页 |
1.2.2 斜坡堤越浪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3-16页 |
第2章 考虑孔隙渗流的数值波浪水槽数学模型 | 第16-28页 |
2.1 体积平均方法的原理 | 第16-18页 |
2.2 体积平均的雷诺连续性方程 | 第18页 |
2.3 体积平均的雷诺动量方程 | 第18-23页 |
2.4 体积平均的VOF法 | 第23-24页 |
2.5 造波与消波方式 | 第24-26页 |
2.5.1 造波方式 | 第24-25页 |
2.5.2 消波方式 | 第25-26页 |
2.6 边界条件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数值波浪水槽造波与参数优化 | 第28-44页 |
3.1 不规则波模拟 | 第28-34页 |
3.1.1 不规则波的波浪谱 | 第29页 |
3.1.2 不规则波生成方法 | 第29-30页 |
3.1.3 时空步长测试 | 第30-34页 |
3.2 渗流经验系数确定 | 第34-36页 |
3.2.1 对中值粒径的敏感性分析 | 第35-36页 |
3.2.2 与土力学经验值对比分析 | 第36页 |
3.3 湍流模型确定 | 第36-42页 |
3.3.1 湍流模型介绍 | 第37页 |
3.3.2 波浪爬高模拟 | 第37-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波浪与可渗斜坡堤相互作用模型验证 | 第44-56页 |
4.1 物理模型试验设置 | 第44-45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45-48页 |
4.2.1 背景网格 | 第45-47页 |
4.2.2 扭王块体全尺度模拟的网格刻画 | 第47-48页 |
4.3 越浪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4.3.1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8-50页 |
4.3.2 斜坡堤越浪过程分析 | 第50-52页 |
4.4 原型尺寸模拟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5章 斜向浪作用下斜坡堤越浪模拟 | 第56-86页 |
5.1 数值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5.2 不同斜向波作用下斜坡堤越浪模拟 | 第57-81页 |
5.2.1 入射角为0度的情况 | 第58-59页 |
5.2.2 入射角为5度的情况 | 第59-62页 |
5.2.3 入射角为10度的情况 | 第62-65页 |
5.2.4 入射角为15度的情况 | 第65-69页 |
5.2.5 入射角为20度的情况 | 第69-71页 |
5.2.6 入射角为25度的情况 | 第71-75页 |
5.2.7 入射角为30度的情况 | 第75-77页 |
5.2.8 入射角为45度的情况 | 第77-79页 |
5.2.9 入射角为60度的情况 | 第79-81页 |
5.3 模拟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81-83页 |
5.3.1 平均越浪量模拟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5.3.2 单位堤长单波最大越浪量结果分析 | 第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6-87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