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手性和手性药物 | 第8-10页 |
1.1.1 引言 | 第8-9页 |
1.1.2 获取手性化合物途径 | 第9-10页 |
1.2 铜催化的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 | 第10-16页 |
1.2.1 手性辅基诱导的C-C偶联反应 | 第10-11页 |
1.2.2 铜催化的不对称C-C偶联反应 | 第11-12页 |
1.2.3 铜催化的不对称C-N偶联反应 | 第12-13页 |
1.2.4 铜催化的不对称C-O偶联反应 | 第13-15页 |
1.2.5 铜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卤化物与亲核试剂偶联反应 | 第15-16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课题组在构建氧杂环方面的前期工作 | 第18-24页 |
2.1 手性氧杂环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2.2 课题组对过渡金属催化的氧杂环的研究 | 第19-22页 |
2.2.1 课题组对钯催化的不对称C-O偶联反应研究 | 第19-20页 |
2.2.2 课题组对铜催化的不对称C-O偶联反应研究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铜催化的不对称芳基C-O偶联反应研究 | 第24-58页 |
3.1 反应的设计理念 | 第24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4-27页 |
3.2.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4-25页 |
3.2.2 配体的筛选 | 第25-26页 |
3.2.3 碱的筛选 | 第26页 |
3.2.4 溶剂的筛选 | 第26-27页 |
3.3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27-34页 |
3.4 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34-39页 |
3.4.1 单晶测试操作及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3.4.2 DFT计算在推测优势构象上的应用 | 第37-39页 |
3.5 实验部分 | 第39-57页 |
3.5.1 主要原料及仪器 | 第39-40页 |
3.5.2 部分底物的制备 | 第40-47页 |
3.5.3 L9配体的合成 | 第47-48页 |
3.5.4 终产物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48-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