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36页 |
1.2.1 电场形式对W/O型乳化液电场破乳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流动剪切作用对乳化液静电聚结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20-21页 |
1.2.3 基于聚焦光束反射测量技术的静电聚结特性研究 | 第21-23页 |
1.2.4 紧凑型管式静电聚结(分离)器的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3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基于流变特性变化的老化油静电聚结实验研究 | 第39-7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2 实验方法与仪器介绍 | 第40-44页 |
2.2.1 老化油乳化液的配制方法 | 第40页 |
2.2.2 样品组分及基础物性测量仪器与方法 | 第40页 |
2.2.3 TurbiscanLABExpert及动力学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2.2.4 电流变仪及流变特性实验方案 | 第42-44页 |
2.3 老化油常规特性分析 | 第44-52页 |
2.3.1 组份及基础物性分析 | 第44-45页 |
2.3.2 粘-温特性及反相点 | 第45-47页 |
2.3.3 动力学稳定特性 | 第47-50页 |
2.3.4 触变性 | 第50-51页 |
2.3.5 剪切变稀性 | 第51-52页 |
2.4 高频/高压AC电场作用下静电聚结降粘特性分析 | 第52-68页 |
2.4.1 流动剪切对老化油静电聚结降粘的影响 | 第52-54页 |
2.4.2 电场参数对老化油静电聚结降粘的影响 | 第54-63页 |
2.4.3 其它参数对老化油静电聚结降粘的影响 | 第63-6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三章 老化油“高频电场破乳+离心脱水”特性实验研究 | 第71-89页 |
3.1 实验研究目的 | 第71-72页 |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72-78页 |
3.2.1 实验原理 | 第72页 |
3.2.2 分散相水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 第72-73页 |
3.2.3 电场破乳实验装置 | 第73-76页 |
3.2.4 离心脱水设备及测试评价仪器 | 第76-78页 |
3.2.5 实验步骤 | 第78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8-87页 |
3.3.1 老化油乳化液中水颗粒粒径分布 | 第78-79页 |
3.3.2 电场参数对破乳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79-82页 |
3.3.3 离心操作参数对破乳脱水的影响 | 第82-84页 |
3.3.4 含水率对破乳脱水的影响 | 第84-8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管式蜂窝流道静电聚结器的设计研制 | 第89-117页 |
4.1 初步结构方案的确定 | 第89-92页 |
4.1.1 整体结构方案初步设计 | 第89-90页 |
4.1.2 多孔管束流道布局形式的确定 | 第90-92页 |
4.2 蜂窝流道电场强度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92-101页 |
4.2.1 流道数量对电场强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93-94页 |
4.2.2 电压幅值对电场强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94-97页 |
4.2.3 涂层厚度对电场强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97-99页 |
4.2.4 含水率对电场强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99-101页 |
4.3 高压电极表面绝缘方案探究 | 第101-108页 |
4.3.1 两种电极绝缘方案描述 | 第101-102页 |
4.3.2 Al2O3绝缘陶瓷涂层电绝缘特性测试研究 | 第102-108页 |
4.4 管式蜂窝流道静电聚结器完整结构设计 | 第108-115页 |
4.4.1 蜂窝流道尺寸计算及流动状态分析 | 第108-111页 |
4.4.2 高压电极密封、定位方案及零部件设计 | 第111-113页 |
4.4.3 其它零部件结构尺寸及整体装配 | 第113-114页 |
4.4.4 配套用乳化液供料及回收罐设计 | 第114-11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管式蜂窝流道静电聚结器动态破乳特性测试评价 | 第117-155页 |
5.1 实验装置工艺流程设计 | 第117-123页 |
5.1.1 装置流程简介 | 第118-119页 |
5.1.2 配套仪器及设备选型 | 第119-123页 |
5.2 油水乳化液在线配制方法 | 第123-124页 |
5.3 管式蜂窝流道静电聚结器动态破乳特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24-152页 |
5.3.1 流道内部当量电场强度的计算 | 第124-125页 |
5.3.2 基于A型电极的最优电场强度及频率筛选实验研究 | 第125-141页 |
5.3.3 基于B型电极的电场强度及电场频率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141-145页 |
5.3.4 A、B两种高压电极的破乳效果及功耗特性对比分析 | 第145-147页 |
5.3.5 脉宽比对动态电场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147-150页 |
5.3.6 处理量对动态电场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150-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55-159页 |
6.1 结论 | 第155-157页 |
6.2 建议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7-169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