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反应性测量的意义 | 第8页 |
1.2 反应性测量方法 | 第8-12页 |
1.2.1 渐进周期法 | 第9页 |
1.2.2 逆动态法 | 第9-10页 |
1.2.3 堆振荡器法 | 第10-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3.1 不同反应性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12-13页 |
1.3.2 堆振荡器法应用前景 | 第13-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堆振荡器法测量反应性的原理和方法 | 第18-24页 |
2.1 反应堆物理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1 缓发中子 | 第18页 |
2.1.2 有效增殖因子 | 第18页 |
2.1.3 反应性 | 第18-19页 |
2.1.4 中子代时间和中子寿命 | 第19页 |
2.2 点堆中子动力学简介 | 第19-21页 |
2.2.1 点堆模型 | 第19-20页 |
2.2.2 点堆动力学方程 | 第20-21页 |
2.3 堆振荡器法测量反应性的原理 | 第21-23页 |
2.3.1 零功率堆传递函数 | 第21-22页 |
2.3.2 堆振荡器法测量原理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堆振荡器法数据处理方法 | 第24-29页 |
3.1 堆振荡器法实验数据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2 互相关函数分析 | 第25-26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验证 | 第26-27页 |
3.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堆振荡器法测量小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4页 |
4.1 研究模型 | 第29-30页 |
4.2 振荡波形的影响 | 第30-32页 |
4.3 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时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9页 |
4.3.1 方法模型误差 | 第33-35页 |
4.3.2 反应堆动态参数带来的不确定度 | 第35-37页 |
4.3.3 反应堆噪声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 反应堆处于非临界状态时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4.5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堆振荡器法测量小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 第44-52页 |
5.1 堆振荡器法测量系统 | 第44-45页 |
5.1.1 ~(10)B电离室测量系统 | 第44页 |
5.1.2 堆振荡器系统 | 第44-45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45-47页 |
5.3 堆功率变化测量结果 | 第47-49页 |
5.4 反应性的测量结果 | 第49-51页 |
5.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进步与创新 | 第52-53页 |
6.3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1 | 第58-5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 | 第58-59页 |
附录2 | 第59-65页 |
附录A: 堆振荡器法数据处理算法 | 第59-64页 |
附录B: 实验数据傅里叶分析算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