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22页 |
1.1 冷态超声速发动机中横向射流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冷态超声速发动机中横向射流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冷态超声速发动机中横向射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18页 |
1.3.2 界面追踪方法的概述及应用 | 第18-19页 |
1.3.3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的概述及应用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2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33页 |
2.1 计算流体力学的概述及其发展 | 第22页 |
2.2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 第22-23页 |
2.2.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2页 |
2.2.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2-23页 |
2.2.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3页 |
2.3 CLSVOF方法 | 第23-24页 |
2.3.1 理论基础 | 第23页 |
2.3.2 CLSVOF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2.4 Eluer-Lagrange方法的DPM离散相模型 | 第24-28页 |
2.4.1 雾化模型 | 第24-27页 |
2.4.2 蒸发模型 | 第27-28页 |
2.4.3 湍流模型 | 第28页 |
2.5 Gambit与Fluent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2.5.1 Gambit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2.5.2 Fluent软件简介 | 第29页 |
2.6 超声速发动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29-33页 |
2.6.1 流场计算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2.6.2 网格划分 | 第31页 |
2.6.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1-32页 |
2.6.4 Fluent求解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3 冷态超声速气流中单孔射流结构特性研究 | 第33-58页 |
3.1 喷孔直径对煤油射流结构特性的影响 | 第33-40页 |
3.1.1 不同喷孔直径工况下穿透深度的变化 | 第33-35页 |
3.1.2 不同喷孔直径工况下展向扩展特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3.1.3 不同喷孔直径工况下激波角度的变化 | 第36-37页 |
3.1.4 不同喷孔直径工况下气流总压损失的变化 | 第37页 |
3.1.5 不同喷孔直径工况下粒径SMD分布的变化 | 第37-40页 |
3.2 喷注角度对煤油射流结构特性的影响 | 第40-48页 |
3.2.1 不同喷注角度工况下穿透深度的变化 | 第41-42页 |
3.2.2 不同喷注角度工况下展向扩展特性的变化 | 第42-44页 |
3.2.3 不同喷注角度工况下激波角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3.2.4 不同喷注角度工况下气流总压损失的变化 | 第45-46页 |
3.2.5 不同喷注角度工况下粒径SMD分布的变化 | 第46-48页 |
3.3 喷注压降对煤油射流结构特性的影响 | 第48-58页 |
3.3.1 不同喷注压降工况下穿透深度的变化 | 第48-50页 |
3.3.2 不同喷注压降工况下展向扩展特性的变化 | 第50-52页 |
3.3.3 不同喷注压降工况下激波角度的变化 | 第52-54页 |
3.3.4 不同喷注压降工况下气流总压损失的变化 | 第54页 |
3.3.5 不同喷注压降工况下粒径SMD分布的变化 | 第54-58页 |
4 冷态超声速气流中多孔煤油射流组合结构特性研究 | 第58-72页 |
4.1 展向多孔射流组合结构特性研究 | 第58-64页 |
4.1.1 展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穿透深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4.1.2 展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展向扩展特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3 展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激波角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4.1.4 展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气流总压损失的影响 | 第61-62页 |
4.1.5 展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粒径SMD分布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 顺流向多孔射流组合结构特性研究 | 第64-72页 |
4.2.1 顺流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穿透深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2 顺流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展向扩展特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3 顺流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激波角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4.2.4 顺流向多孔射流组合喷注对气流总压损失的影响 | 第68-72页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