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前估计与事后估计实证研究 | 第12-13页 |
1.2.3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竞合研究 | 第13-14页 |
1.2.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 | 第14-16页 |
1.2.5 综合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理论 | 第20-22页 |
2.1.1 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 第20-21页 |
2.1.2 税收转移效应 | 第21-22页 |
2.1.3 贸易条件效应 | 第22页 |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理论 | 第22-25页 |
2.2.1 规模经济效应 | 第23页 |
2.2.2 竞争效应 | 第23页 |
2.2.3 直接投资效应 | 第23-24页 |
2.2.4 经济增长效应 | 第24-25页 |
第3章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与竞争 | 第25-30页 |
3.1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 第25-27页 |
3.1.1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方向与目标 | 第25页 |
3.1.2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动力分析 | 第25-26页 |
3.1.3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机制分析 | 第26-27页 |
3.2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竞争 | 第27-30页 |
3.2.1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 第27-28页 |
3.2.2 区域外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竞争 | 第28页 |
3.2.3 区域内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竞争 | 第28-30页 |
第4章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竞合分析 | 第30-42页 |
4.1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 | 第30-35页 |
4.1.1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规模 | 第30-32页 |
4.1.2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结构 | 第32-35页 |
4.2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 | 第35-37页 |
4.3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贸易合作 | 第37-42页 |
4.3.1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互补性 | 第37-38页 |
4.3.2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 第38-42页 |
第5章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经贸竞合的贸易效应分析及实证研究 | 第42-51页 |
5.1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经贸竞合的贸易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5.1.1 静态效应 | 第42-43页 |
5.1.2 动态效应 | 第43-44页 |
5.2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实证分析 | 第44-51页 |
5.2.1 引力模型和倍差法估计 | 第44-46页 |
5.2.2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46页 |
5.2.3 混合OLS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5.2.4 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 第48-51页 |
第6章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第51-56页 |
6.1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发展制约因素 | 第51-53页 |
6.1.1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 第51-52页 |
6.1.2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都面临产业升级 | 第52页 |
6.1.3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强 | 第52-5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6.2.1 对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国家层面对策建议 | 第53-54页 |
6.2.2 对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企业层面对策建议 | 第54-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