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13-20页 | 
| 2.1 云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排序概述 | 第13-15页 | 
| 2.1.1 云环境下的外包存储模式 | 第13-14页 | 
| 2.1.2 外包存储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 第14-15页 | 
| 2.1.3 云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排序 | 第15页 | 
| 2.2 背景知识介绍 | 第15-18页 | 
| 2.2.1 保序加密 | 第15-16页 | 
| 2.2.2 全同态加密 | 第16页 | 
| 2.2.3 混沌现象与Logistic映射 | 第16-17页 | 
| 2.2.4 HMAC | 第17-18页 | 
| 2.3 现有的隐私保护排序方法 | 第18-19页 | 
| 2.3.1 基于保序加密实现的隐私保护排序 | 第18-19页 | 
| 2.3.2 基于全同态加密实现的隐私保护排序 | 第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基于安全比较码的隐私保护排序方法 | 第20-36页 | 
| 3.1 问题描述 | 第20-21页 | 
| 3.2 安全比较码机制 | 第21-22页 | 
| 3.3 基于安全比较码的隐私保护排序方法 | 第22-32页 | 
| 3.3.1 数据预处理SCDP | 第23页 | 
| 3.3.2 隐私保护归并排序PMS | 第23-26页 | 
| 3.3.3 隐私保护插入排序PIS | 第26页 | 
| 3.3.4 隐私保护冒泡排序PBS | 第26-27页 | 
| 3.3.5 隐私保护堆排序PHS | 第27-29页 | 
| 3.3.6 隐私保护快速排序PQS | 第29-31页 | 
| 3.3.7 隐私保护选择排序PSS | 第31-32页 | 
| 3.3.8 安全性分析 | 第32页 | 
| 3.4 实验分析 | 第32-35页 | 
| 3.4.1 数据预处理时间消耗对比实验 | 第32-33页 | 
| 3.4.2 排序时间消耗对比实验 | 第33-35页 | 
| 3.4.3 空间占用对比实验 | 第3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基于Logistic映射的隐私保护排序方法 | 第36-53页 | 
| 4.1 问题描述 | 第36-37页 | 
| 4.2 基于Logistic映射的秘密比较方法 | 第37-40页 | 
| 4.3 基于Logistic映射的隐私保护排序方法 | 第40-50页 | 
| 4.3.1 数据预处理LMDP | 第40-41页 | 
| 4.3.2 隐私保护归并排序LPMS | 第41-43页 | 
| 4.3.3 隐私保护快速排序LPQS | 第43-45页 | 
| 4.3.4 隐私保护堆排序LPHS | 第45-47页 | 
| 4.3.5 隐私保护插入排序LPTS | 第47页 | 
| 4.3.6 隐私保护冒泡排序LPBS | 第47-48页 | 
| 4.3.7 隐私保护选择排序LPSS | 第48-49页 | 
| 4.3.8 安全性分析 | 第49-50页 | 
| 4.4 实验分析 | 第50-52页 | 
| 4.4.1 数据预处理时间消耗对比 | 第50-51页 | 
| 4.4.2 排序时间消耗对比 | 第51-52页 | 
| 4.4.3 空间占用对比 | 第5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53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9-60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