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盐渍土概况 | 第13-14页 |
1.1.1 盐渍土的定义 | 第13页 |
1.1.2 盐渍土分类 | 第13-14页 |
1.2 盐渍土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 第14-15页 |
1.3 盐渍土对工程的危害 | 第15页 |
1.4 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 第15-18页 |
1.4.1 国内关于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4.2 国外关于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1.4.3 土与结构接触面的本构模型研究 | 第17-18页 |
1.4.4 冻融循环下盐渍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研究 | 第18页 |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冻融对氯盐渍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 | 第21-41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剪切试验仪器及土料制备 | 第21-25页 |
2.2.1 剪切试验仪器 | 第21-23页 |
2.2.2 土料制备 | 第23-25页 |
2.3 剪切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25-26页 |
2.3.1 剪切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3.2 剪切试验内容 | 第25-26页 |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35页 |
2.4.1 冻融对界面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2 含盐量对界面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3 冻融作用对接触面剪应力与相对剪切位移的影响 | 第29-32页 |
2.4.4 冻融作用下含盐量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 | 第32-35页 |
2.5 接触面处基质吸力 | 第35-37页 |
2.5.1 接触面处基质吸力量测方法 | 第35-36页 |
2.5.2 接触面处基质吸力试样制备及量测 | 第36-37页 |
2.6 接触面处基质吸力的结果 | 第37-39页 |
2.6.1 氯盐渍土-结构界面基质吸力与冻融次数的关系 | 第37-38页 |
2.6.2 氯盐渍土-结构界面基质吸力与含盐量的关系 | 第38页 |
2.6.3 冻融作用下接触面处抗剪强度与基质吸力的关系 | 第38-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氯盐渍土-钢、混凝土接触面力学模型研究 | 第41-57页 |
3.1 不同本构模型对氯盐渍土-钢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适用性 | 第41-45页 |
3.1.1 双曲线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41-42页 |
3.1.2 统计损伤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42-43页 |
3.1.3 龚帕兹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43-45页 |
3.2 建立冻融作用的氯盐渍土-钢块界面力学模型 | 第45-48页 |
3.3 不同本构模型对氯盐渍土-混凝土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适用性 | 第48-53页 |
3.3.1 三参数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混凝土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48-49页 |
3.3.2 双曲线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混凝土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49-50页 |
3.3.3 指数曲线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混凝土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50页 |
3.3.4 统计损伤模型对非饱和氯盐渍土-混凝土块界面的适用性 | 第50-53页 |
3.4 建立冻融作用的氯盐渍土-混凝土块界面力学模型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冻融作用的非饱和氯盐渍土-条形基础接触面有限元模拟 | 第57-76页 |
4.1 软件简介 | 第57页 |
4.2 有限元原理 | 第57页 |
4.3 有限元模拟过程 | 第57-61页 |
4.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4.5 冻融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分析 | 第67-74页 |
4.5.1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地基承载力修正 | 第67-69页 |
4.5.2 条形基础地基变形破坏数值模拟 | 第69-73页 |
4.5.3 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