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非对称建筑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9页
    1.2 国内外连廊结构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理论研究第9-10页
        1.2.2 试验研究第10-11页
    1.3 连廊结构的应用现状第11-13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高层连廊结构动力计算简化模型第15-23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串并联质点系层模型第15-17页
    2.3 串并联刚片系层模型第17-18页
    2.4 质量集中于节点模型第18页
    2.5 子结构串并联模型第18-21页
    2.6 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第21-22页
    2.7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结构动力特性及影响参数分析第23-45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第23-24页
    3.3 有限元模型及结构动力特性第24-28页
        3.3.1 工程概况第24页
        3.3.2 模型的建立第24-26页
        3.3.3 整体结构动力特性第26-28页
    3.4 参数变化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第28-43页
        3.4.1 连接方式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28-34页
        3.4.2 连廊设计位置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34-38页
        3.4.3 连廊设计数量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38-42页
        3.4.4 非对称性程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45-62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第45-51页
        4.2.1 反应谱法的基本理论第45-47页
        4.2.2 设计反应谱第47-48页
        4.2.3 反应谱分析结果第48-51页
    4.3 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第51-60页
        4.3.1 时程分析相关理论第51-53页
        4.3.2 时程曲线输入第53-56页
        4.3.3 时程曲线分析结果第56-60页
    4.4 反应谱与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对比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第62-78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连接方式变化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62-67页
        5.2.1 对顶层最大位移的影响第62-63页
        5.2.2 对顶层加速度的影响第63-64页
        5.2.3 对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64-66页
        5.2.4 对连廊和结构基底反力的影响第66-67页
    5.3 连廊位置变化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67-72页
        5.3.1 对顶层最大位移的影响第67页
        5.3.2 对顶层加速度的影响第67-69页
        5.3.3 对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69-71页
        5.3.4 对连廊和结构基底反力的影响第71-72页
    5.4 连廊数量变化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72-77页
        5.4.1 对顶层最大位移的影响第72页
        5.4.2 对顶层加速度的影响第72-74页
        5.4.3 对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74-76页
        5.4.4 对连廊和结构基底反力的影响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
下一篇:协同护理对膀胱癌膀胱灌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