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再生水灌溉对设施土壤氮素转化及生境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目的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4页
        1.2.1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的影响第14-15页
        1.2.2 氮素在土壤中循环过程第15-21页
        1.2.3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第21页
        1.2.4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21-22页
        1.2.5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第22-23页
        1.2.6 再生水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估第23-24页
        1.2.7 存在和需要研究的问题第24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8页
        1.3.1 研究目标第24-25页
        1.3.2 研究内容第25页
        1.3.3 技术路线第25-28页
2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第28-38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8页
    2.2 田间试验第28-34页
        2.2.1 施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激发效应试验第28-32页
        2.2.2 施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转化关键酶活性影响试验第32页
        2.2.3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试验第32-33页
        2.2.4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品质影响试验第33页
        2.2.5 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生境效应试验第33-34页
    2.3 室内试验第34-38页
        2.3.1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模拟的试验第34-37页
        2.3.2 再生水灌溉土壤关键酶活性变化的试验第37-38页
3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演变特征影响第38-52页
    3.1 再生水灌溉根际非根际土壤矿质氮演变特征第38-40页
    3.2 再生水灌溉根际非根际土壤全氮演变特征第40-42页
    3.3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年际矿化特征第42页
    3.4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年际残留特征第42-43页
    3.5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消耗特征第43-45页
        3.5.1 施氮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矿化利用特征第43-44页
        3.5.2 施氮再生水灌溉土壤全氮残留特征第44-45页
    3.6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残留特征模拟第45-50页
        3.6.1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氮素对环境因子响应特征第45-47页
        3.6.2 施氮和再生水灌溉调控土壤氮素矿化特征模拟第47-49页
        3.6.3 施氮和再生水灌溉调控土壤氮素累积特征模拟第49-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转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52-68页
    4.1 施氮和灌水水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52-54页
        4.1.1 不同灌水水质下土壤脲酶活性年际变化特征第52-53页
        4.1.2 施氮水平对根层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53页
        4.1.3 土壤脲酶活性年际变化特征第53-54页
    4.2 施氮和灌水水质对根层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4.3 施氮和灌水水质对根层土壤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第55-56页
    4.4 施氮和灌水水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56-59页
        4.4.1 不同灌水水质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年际变化特征第56-57页
        4.4.2 施氮水平对根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4.4.3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年际变化特征第58-59页
    4.5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转化关键酶活性变化特征模拟第59-64页
        4.5.1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关键酶活性对环境因子响应特征第59-60页
        4.5.2 再生水灌溉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特征模拟第60-62页
        4.5.3 再生水灌溉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特征模拟第62-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8页
5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第68-78页
    5.1 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第68-69页
    5.2 土壤微生物群落稀释性曲线的变化特征第69页
    5.3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第69-71页
    5.4 再生灌溉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第71页
    5.5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响应特征第71-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6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释放特征与模拟第78-88页
    6.1 清水/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动态第78页
    6.2 氮肥添加对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第78-80页
    6.3 氮肥添加对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净矿化量的影响第80页
    6.4 氮肥添加对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影响第80-81页
    6.5 再生水灌溉下土壤氮素矿化潜势预测第81-85页
        6.5.1 土壤吸附参数Kd的确定第81-82页
        6.5.2 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参数的确定第82-83页
        6.5.3 氮肥添加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势耦合模型第83-85页
    6.6 本章小结第85-88页
7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第88-98页
    7.1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生物量的影响第88-89页
    7.2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第89-91页
    7.3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鲜果品质的影响第91-97页
        7.3.1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鲜果Vc含量影响第91-92页
        7.3.2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有机酸含量影响第92-93页
        7.3.3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粗蛋白影响第93-94页
        7.3.4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可溶性总糖影响第94-96页
        7.3.5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糖酸比影响第96-97页
    7.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8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生境效应初步评估第98-127页
    8.1 空气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第98-99页
    8.2 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分析第99-105页
        8.2.1 根际非根际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第100-101页
        8.2.2 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第101-105页
    8.3 土壤pH周年变化特征分析第105-107页
    8.4 土壤EC周年变化特征分析第107-109页
    8.5 土壤OM周年变化特征第109-112页
        8.5.1 不同土层土壤OM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第109-110页
        8.5.2 土壤OM含量随灌溉周期变化特征分析第110-112页
    8.6 典型重金属镉、铬周年变化特征分析第112-120页
    8.7 基于暴露剂量估算模型的再生水灌溉土壤生境健康风险评估第120-125页
        8.7.1 评价模型第120页
        8.7.2 风险表征第120-121页
        8.7.3 参数选取第121-122页
        8.7.4 风险评估第122-125页
    8.8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9 结论与建议第127-134页
    9.1 结论第127-131页
        9.1.1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影响第127页
        9.1.2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关键酶活性动态变化影响第127-128页
        9.1.3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演变特征影响第128-129页
        9.1.4 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矿化过程的模拟第129页
        9.1.5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影响第129-130页
        9.1.6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生境效应的影响评估第130-131页
    9.2 主要创新点第131页
    9.3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研究计划第131-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8页
附录第158-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水网的引汉济渭受水区水资源调配业务化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