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进口贸易论文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动因、格局及规制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8-1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1.2.1 研究目的第22页
        1.2.2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24-31页
        1.3.1 谷物贸易比较优势第24-25页
        1.3.2 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第25-26页
        1.3.3 谷物进口需求第26-28页
        1.3.4 谷物进口贸易管理制度第28-29页
        1.3.5 谷物进口贸易与粮食安全关系第29-30页
        1.3.6 文献述评第30-31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31-34页
        1.4.1 研究思路第31-33页
        1.4.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4.3 研究方法第34页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34-36页
第二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研究理论基础第36-48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36-40页
        2.1.1 谷物第36-37页
        2.1.2 谷物进口贸易第37-38页
        2.1.3 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第38-40页
    2.2 研究理论基础第40-45页
        2.2.1 比较优势理论第40-42页
        2.2.2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第42-43页
        2.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43-44页
        2.2.4 管理贸易理论第44-45页
    2.3 理论分析框架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特征分析第48-69页
    3.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规模特征第48-53页
        3.1.1 中国谷物进口总额第48-50页
        3.1.2 中国谷物进口总量第50-51页
        3.1.3 中国谷物进口品种结构第51-53页
    3.2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来源地特征第53-60页
        3.2.1 中国谷物进口来源地分布第53-55页
        3.2.2 中国谷物进口来源地集中度测算第55-58页
        3.2.3 中国谷物进口价格与主要来源地价格相关性分析第58-60页
    3.3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管理特征第60-67页
        3.3.1 进口关税管理特征第61-63页
        3.3.2 核心非关税壁垒管理特征第63-64页
        3.3.3 国内支持管理特征第64-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分析第69-79页
    4.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测算方法第69-71页
        4.1.1 NRCA INDEX说明第69-70页
        4.1.2 中国谷物比较优势的动态NRCA INDEX构建第70-71页
        4.1.3 数据样本选择说明第71页
    4.2 比较优势NRCA INDEX的跨商品比较分析第71-74页
        4.2.1 小麦与玉米、大麦和高粱的比较分析第71-72页
        4.2.2 小麦与大米的比较分析第72页
        4.2.3 大麦与玉米、高粱的比较分析第72-73页
        4.2.4 玉米与高粱的比较分析第73-74页
    4.3 比较优势NRCA INDEX的跨国别比较分析第74-77页
        4.3.1 中国与加拿大第74页
        4.3.2 中国与美国第74-75页
        4.3.3 中国与澳大利亚第75-76页
        4.3.4 中国与东盟第76页
        4.3.5 中国与欧盟第76-77页
    4.4 比较优势NRCA INDEX的稳定性分析第77-78页
        4.4.1 NRCA index稳定性讨论第77-78页
        4.4.2 单位根检验的平稳性分析第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第79-97页
    5.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识别第79-82页
        5.1.1 贸易引力因素第79-80页
        5.1.2 贸易阻力因素第80-82页
    5.2 THREE-WAY引力模型(THREE-WAY GRAVITY MODEL)第82-85页
        5.2.1 引力模型发展历程及其缺陷第82页
        5.2.2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Three-way引力模型构建第82-85页
    5.3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说明第85-88页
        5.3.1 数据来源说明第85-86页
        5.3.2 零值贸易量(Zero trade)的处理第86页
        5.3.3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6-88页
    5.4 THREE-WAY引力模型结果分析第88-95页
        5.4.1 单位根检验第88页
        5.4.2 贸易引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第88-92页
        5.4.3 贸易阻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第92-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分析第97-111页
    6.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的理论分析第97-98页
    6.2 改进的LA-AIDS模型第98-99页
        6.2.1 LA-AIDS模型的基本形式第98-99页
        6.2.2 对模型的静态改进第99页
        6.2.3 对模型的动态改进第99页
    6.3 数据来源、处理及检验第99-101页
        6.3.1 数据来源和处理第99-100页
        6.3.2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00页
        6.3.3 平稳性检验第100-101页
        6.3.4 协整检验第101页
    6.4 改进的LA-AIDS模型结果分析第101-110页
        6.4.1 参数回归结果第101-104页
        6.4.2 时序格局趋向分析第104-105页
        6.4.3 商品结构格局趋向分析第105-107页
        6.4.4 地理结构格局趋向分析第107-110页
    6.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福利效应评估第111-124页
    7.1 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发展历程简述第111-115页
    7.2 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福利效应评价理论模型第115-117页
        7.2.1 模型的理论基础第115页
        7.2.2 无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存在情形下的理论模型第115-116页
        7.2.3 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存在情形下的理论模型第116-117页
    7.3 模型参数估计第117-120页
        7.3.1 需求函数和反成本函数的参数估计第117-118页
        7.3.2 数据来源第118-119页
        7.3.3 参数估计结果第119-120页
    7.4 关税等值和福利效应计算第120-122页
        7.4.1 关税等值计算第120-121页
        7.4.2 福利效应评价第121-122页
    7.5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124-133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4-129页
        8.1.1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特征第124-125页
        8.1.2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比较优势第125-126页
        8.1.3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第126-127页
        8.1.4 中国谷物进口贸易格局趋向第127-128页
        8.1.5 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制度福利效应评估第128-129页
    8.2 政策建议第129-131页
        8.2.1 稳定谷物进口贸易渠道第129-130页
        8.2.2 提升国内谷物产业比较优势第130页
        8.2.3 深化“一带一路”及自贸区战略的开放作用第130-131页
        8.2.4 推动谷物部门国营贸易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第131页
    8.3 研究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个人简历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额信贷对农村家庭减贫和福利的影响: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中国苹果价格波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