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紫外老化机理及其表征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沥青公路现状简述及课题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沥青紫外老化研究现状第14-25页
        1.2.1 沥青紫外老化实验前期样品处理第14页
        1.2.2 沥青紫外老化实验条件选择第14-18页
        1.2.3 沥青紫外老化主要表征方法及其性能变化第18-22页
        1.2.4 沥青抗紫外老化剂研究第22-24页
        1.2.5 沥青紫外老化机理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5-26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方法第26-28页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8-43页
    2.1 原材料第28-32页
        2.1.1 沥青第28-30页
        2.1.2 集料第30-32页
    2.2 沥青紫外老化试样制备过程及实验方法第32-40页
        2.2.1 沥青紫外老化样品制备与紫外老化方法第32-37页
        2.2.2 沥青紫外老化样品测试方法第37-40页
    2.3 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试样制备过程及实验方法第40-43页
        2.3.1 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试样制备第40-41页
        2.3.2 沥青混合料老化实验方法第41-42页
        2.3.3 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方法第42-43页
第3章 沥青紫外老化深度研究第43-77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结果第43-47页
    3.3 沥青紫外老化深度复合模量结果第47-55页
    3.4 沥青紫外老化频率扫描结果第55-64页
        3.4.1 沥青频率扫描主曲线拟合第55-57页
        3.4.2 沥青紫外老化深度频率扫描主曲线分析第57-64页
    3.5 四组分结果分析第64-70页
    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70-75页
        3.6.1 紫外老化后沥青红外光谱图分析第70-71页
        3.6.2 紫外老化后面层剥离沥青红外光谱图分析第71-75页
    3.7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沥青紫外老化因素研究第77-103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沥青老化程度与紫外老化时间关系第78-90页
        4.2.1 沥青面层剥离复合模量随紫外老化时间的变化第78-80页
        4.2.2 沥青面层剥离四组分随紫外老化时间的变化第80-83页
        4.2.3 沥青面层剥离沥青羰基指数随紫外老化时间的变化第83-85页
        4.2.4 缩短沥青紫外老化时间方式第85-90页
    4.3 沥青紫外老化样品厚度的选择第90-91页
    4.4 温度对沥青紫外老化的影响第91-100页
        4.4.1 温度对溴化钾晶片老化法的影响第91-92页
        4.4.2 温度对传统老化方法的影响第92-100页
    4.5 不同紫外波段对沥青紫外老化的影响第100-102页
        4.5.1 复合模量结果分析第100-101页
        4.5.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101-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5章 沥青紫外老化扩散动力学研究第103-141页
    5.1 引言第103-104页
    5.2 菲克定律简述第104-106页
    5.3 复合模量与相位角扩散模型第106-135页
        5.3.1 Loglog模型简介第106-108页
        5.3.2 Loglog模型验证第108-115页
        5.3.3 Loglog复合模量及相位角扩散系数计算第115-135页
    5.4 羰基因子扩散系数第135-137页
    5.5 沥青质扩散系数第137-139页
    5.6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6章 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性能变化及机理研究第141-151页
    6.1 引言第141页
    6.2 不同紫外老化方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第141-147页
        6.2.1 不同紫外老化方法对不同结构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第141-144页
        6.2.2 不同紫外老化方法对不同种类沥青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第144-147页
    6.3 单一级配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深度研究第147-149页
        6.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148-149页
    6.4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1-154页
    7.1 主要结论第151-152页
    7.2 展望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第163-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二、类风湿关节炎中CD4+ T淋巴细胞亚群TCRβ文库特征研究
下一篇:中国HIV感染者长期cART治疗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特征及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