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性第13-16页
        1.1.1 长江自然概况第13-14页
        1.1.2 社会经济第14页
        1.1.3 面临的问题第14-16页
    1.2 浮游植物概述第16-21页
        1.2.1 浮游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16-17页
        1.2.2 浮游植物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1.2.3 河流浮游植物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长江下游浮游植物研究概况第21-22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2 研究方法第23-33页
    2.1 采样点布设第23-30页
    2.2 采样频次及时间第30页
    2.3 浮游植物的样品采集和鉴定第30-31页
        2.3.1 浮游植物的样品采集和处理第30页
        2.3.2 浮游植物的观察与鉴定第30-31页
    2.4 环境因子测定第31页
    2.5 数据分析第31-32页
    2.6 技术路线第32-33页
3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第33-63页
    3.1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第33-35页
        3.1.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第33页
        3.1.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变化第33-34页
        3.1.3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空间变化第34-35页
    3.2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的密度与生物量变化第35-40页
        3.2.1 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第35-36页
        3.2.2 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第36-38页
        3.2.3 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的空间变动第38-40页
    3.3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分布第40-43页
    3.4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现状第43-47页
        3.4.1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第43-44页
        3.4.2 Simpson多样性指数(D)第44-45页
        3.4.3 Pielou均匀度指数(e)第45-47页
    3.5 长江下游河湾、支流及外围浮游植物分布第47-58页
        3.5.1 长江下游河湾浮游植物分布第47-50页
        3.5.2 长江下游支流浮游植物分布第50-54页
        3.5.3 长江下游外围浮游植物分布第54-58页
    3.6 小结第58-63页
        3.6.1 种类组成第58页
        3.6.2 密度与生物量第58-60页
        3.6.3 优势种第60-61页
        3.6.4 多样性指数第61-63页
4 长江下游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第63-81页
    4.1 长江下游干流理化因子第63-64页
    4.2 支流与湖泊的影响第64-69页
        4.2.1 鄱阳湖的影响第64-65页
        4.2.2 皖河的影响第65-66页
        4.2.3 大通河的影响第66-68页
        4.2.4 古运河的影响第68-69页
    4.3 温度的影响第69-75页
        4.3.1 温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第69-73页
        4.3.2 温度对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的影响第73页
        4.3.3 温度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影响第73-75页
    4.4 潮汐、盐度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75-78页
    4.5 小结第78-81页
5 环境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以镇江段为例第81-103页
    5.1 镇江段水质环境状况第81-83页
    5.2 浮游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及影响因子第83-98页
    5.3 小结第98-103页
        5.3.1 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第98-99页
        5.3.2 环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99-103页
6 讨论与结论第103-111页
    6.1 讨论第103-109页
        6.1.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第103-104页
        6.1.2 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第104-105页
        6.1.3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第105-106页
        6.1.4 影响长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因素第106-109页
    6.2 结论第109页
    6.3 保护建议第109-110页
    6.4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第110页
    6.5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5页
附录A 长江下游干流采样点信息第125-128页
附录B 长江下游干流水体理化因子(平均值及标准差)第128-130页
附录C 长江下游干流(镇江段)浮游植物种类名录第130-1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原子尺度调控
下一篇:蚂蚁单列运动的实验与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