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2.1.1 总部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1.2 总部选址迁移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1.3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8页 |
2.2.1 地区总部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2.2 总部选择迁移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2.3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9-45页 |
3.1 中心城市和总部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 第29-34页 |
3.1.1 中心城市的内涵 | 第29-30页 |
3.1.2 总部经济的内涵 | 第30-33页 |
3.1.3 总部经济的特征 | 第33-34页 |
3.2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理论 | 第34-44页 |
3.2.1 总部经济发展的集约经济理论 | 第34-36页 |
3.2.2 总部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理论 | 第36-38页 |
3.2.3 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集聚理论 | 第38-40页 |
3.2.4 总部经济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 | 第40-42页 |
3.2.5 总部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42-44页 |
3.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中国主要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定 | 第45-85页 |
4.1 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指标的选取 | 第45-51页 |
4.1.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 | 第45-46页 |
4.1.2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 第46-47页 |
4.1.3 企业所得税 | 第47页 |
4.1.4 地区生产总值 | 第47-48页 |
4.1.5 相关系数分析 | 第48-51页 |
4.2 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 第51-52页 |
4.3 中国典型经济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 | 第52-83页 |
4.3.1 京津冀城市群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 | 第52-59页 |
4.3.2 长三角城市群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 | 第59-66页 |
4.3.3 珠三角城市群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 | 第66-72页 |
4.3.4 成渝城市群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 | 第72-78页 |
4.3.5 沈阳经济区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测定 | 第78-83页 |
4.4 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影响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 第85-111页 |
5.1 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体系与影响因子 | 第85-96页 |
5.1.1 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体系 | 第85-89页 |
5.1.2 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因子 | 第89-96页 |
5.2 中国典型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第96-102页 |
5.2.1 计量模型构建 | 第97页 |
5.2.2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97-98页 |
5.2.3 计量结果分析 | 第98-102页 |
5.3 决定中国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五大关键因素 | 第102-105页 |
5.3.1 对外开放因素分析 | 第102页 |
5.3.2 政府资源因素分析 | 第102-103页 |
5.3.3 宜居环境因素分析 | 第103-104页 |
5.3.4 商务基础设施因素分析 | 第104页 |
5.3.5 科技研发因素分析 | 第104-105页 |
5.4 中国主要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05-109页 |
5.4.1 对外开放还需进一步扩大 | 第105-106页 |
5.4.2 政府作用还需进一步优化 | 第106-107页 |
5.4.3 宜居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 第107页 |
5.4.4 商务基础配套建设不足 | 第107-108页 |
5.4.5 科技研发质量及能力不足 | 第108-109页 |
5.5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6章 中国主要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第111-117页 |
6.1 扩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第111-112页 |
6.2 转变政府职能 | 第112-113页 |
6.3 改善生态宜居环境 | 第113-114页 |
6.4 注重商务基础配套建设 | 第114-115页 |
6.5 加强人才及科研资源建设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