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 1.2.1 森林凋落物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森林木质残体研究 | 第11-12页 |
| 1.2.3 林木伐桩研究 | 第12-13页 |
| 1.2.4 竹林凋落物及生产力维持研究 | 第13-14页 |
| 1.2.5 毛竹伐蔸促腐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1.4 研究方案 | 第17-20页 |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3 研究方法及实验设置 | 第18-20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2 毛竹竹蔸理化性质研究 | 第21-29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概况与方法 | 第21-22页 |
| 2.2.1 研究地概况 | 第21-22页 |
| 2.2.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 2.3.1 立竹年龄对竹蔸密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 2.3.2 立竹年龄对竹蔸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 2.3.3 立竹年龄对竹蔸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 2.3.4 活立竹竹蔸与伐蔸密度、成分差异 | 第25-27页 |
| 2.4 小结 | 第27-29页 |
| 3 不同腐解等级毛竹伐蔸理化性质研究 | 第29-39页 |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 3.3.1 腐解等级对伐蔸密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3.2 腐解等级对伐蔸综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3.3 腐解等级对伐蔸C、N、P、K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3.4 伐蔸不同部位腐解速度研究 | 第35-37页 |
| 3.4 小结 | 第37-39页 |
| 4 人工促腐措施对伐蔸密度、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5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 4.2.1 样地设置 | 第39页 |
| 4.2.2 试验设置 | 第39-40页 |
| 4.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40页 |
| 4.2.4 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4.3.1 不同促腐措施对伐蔸密度、腐解程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3.2 竹蔸促腐措施对竹蔸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3.3 竹蔸促腐措施对竹蔸纤维素、木质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 4.4 小结 | 第43-45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5.1 结论 | 第45页 |
| 5.2 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