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以广西贵港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2章 生态红线区理论与方法 | 第13-24页 |
·生态红线区的基础理论 | 第13-15页 |
·“反规划”理论 | 第13-14页 |
·景观格局理论 | 第14-15页 |
·生态红线区的内涵 | 第15-16页 |
·生态红线区的概念 | 第15-16页 |
·生态红线区的分类 | 第16页 |
·生态红线区划分的方法 | 第16-24页 |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 第17页 |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第17-20页 |
·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第20-23页 |
·生态红线区划分 | 第23-24页 |
第3章 贵港市基本情况 | 第24-30页 |
·贵港市概况 | 第24-27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5-26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27页 |
·贵港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土地利用的规模与结构 | 第27页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27-30页 |
第4章 贵港市生态红线区划分 | 第30-53页 |
·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第30-40页 |
·土壤侵蚀敏感性 | 第30-35页 |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 | 第35-37页 |
·石漠化敏感性 | 第37-39页 |
·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 第39-40页 |
·贵港市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第40-46页 |
·水源涵养重要性 | 第40-42页 |
·土壤保持重要性 | 第42-43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 第43-45页 |
·蓄水调洪重要性评价 | 第45-46页 |
·贵港市生态红线区划分 | 第46-53页 |
·生态红线区划分的依据及方法 | 第46-47页 |
·生态红线区划分方案 | 第47-48页 |
·生态红线区分布 | 第48-53页 |
第5章 基于生态红线区的土地利用布局 | 第53-60页 |
·土地利用布局的内涵 | 第53页 |
·土地利用布局的原则 | 第53-54页 |
·土地适宜性原则 | 第53页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53-54页 |
·城乡协调原则 | 第54页 |
·刚性与弹性结合原则 | 第54页 |
·土地利用布局的生态红线区途径 | 第54-55页 |
·贵港市土地利用布局 | 第55-60页 |
·优先布设生态红线区用地 | 第56-57页 |
·合理安排农用地 | 第57-59页 |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第60-63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值得讨论的问题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