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 拟无枝酸菌属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26页 |
1.1 抗菌活性物质 | 第12-22页 |
1.2 抗肿瘤及抗病毒活性物质 | 第22-24页 |
1.3 其他类型的代谢产物 | 第24-26页 |
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11株地衣放线菌的TLC化学筛选及抗菌活性筛选 | 第27-34页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27-28页 |
1.1 材料 | 第27页 |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 第27-28页 |
1.3 试剂及显色剂 | 第28页 |
2 11株地衣放线菌的TLC化学筛选 | 第28-31页 |
2.1 培养基 | 第28页 |
2.2 菌株的发酵及产物提取 | 第28-31页 |
3 11株地衣放线菌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3.1 检测方法 | 第31页 |
3.2 抗菌活性结果 | 第31-32页 |
4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5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两株拟无枝酸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34-50页 |
第一节 菌株YIM 130687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34-46页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34页 |
1.1 材料 | 第34页 |
2 发酵培养 | 第34-35页 |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及分离 | 第35-37页 |
3.2 发酵产物的提取 | 第35页 |
3.3 分离纯化方法 | 第35页 |
3.4 分离纯化流程 | 第35-37页 |
4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7-44页 |
4.1 方法 | 第37页 |
4.2 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4.3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8-39页 |
4.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 第39-44页 |
5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 第44-45页 |
6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菌株YIM13064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46-50页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3 发酵粗提物的纯化流程 | 第46-47页 |
3.1 分离纯化方法 | 第46页 |
3.2 分离纯化流程 | 第46-47页 |
4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7-49页 |
4.1 鉴定结果 | 第47-48页 |
4.2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 第48-49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链霉菌YIM130597发酵条件的优化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50-56页 |
第一节 菌株YIM130597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0-52页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50页 |
1.1 材料 | 第50页 |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 第50页 |
2 菌株YIM130597基于不同培养基的TLC化学筛选 | 第50-52页 |
2.1 培养基 | 第50页 |
2.2 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发酵粗提物的TLC分析 | 第50-52页 |
第二节 菌株YIM130597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52-56页 |
1 菌株YIM 130597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52-53页 |
1.1 制备种子液 | 第52页 |
1.2 扩大发酵及粗提物取 | 第52页 |
1.3 分离及纯化方法 | 第52页 |
1.4 分离及纯化流程 | 第52-53页 |
2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3-55页 |
2.1 方法 | 第53页 |
2.2 结果 | 第53-54页 |
2.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 | 第54-55页 |
3 结果讨论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一株茎点霉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56-61页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56页 |
1.1 材料 | 第5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2.1 制备种子液 | 第56页 |
2.2 扩大发酵及粗提物提取 | 第56-57页 |
2.3 分离及纯化流程 | 第57页 |
3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7页 |
3.1 方法 | 第57页 |
4 鉴定结果 | 第57-58页 |
5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 | 第58-59页 |
6 新化合物20的结构解析 | 第59-60页 |
7 结果讨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