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激波冲击球形气体密度界面的数值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1.2.1 激波与惰性气体界面作用 | 第12-19页 |
1.2.2 激波与火焰作用 | 第19-2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 | 第23-29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2.2 数值格式 | 第24-27页 |
2.2.1 九阶WENO格式 | 第24-27页 |
2.2.2 十阶中心差分格式 | 第27页 |
2.2.3 三阶Runge-Kutta格式 | 第27页 |
2.3 化学反应参数确定 | 第27-28页 |
2.4 数值纹影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入射激波冲击球形惰性重气泡过程研究 | 第29-47页 |
3.1 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0-45页 |
3.2.1 实验验证 | 第30-32页 |
3.2.2 激波与SF_6气泡作用演化过程 | 第32-39页 |
3.2.3 Atwood数的影响 | 第39-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反射激波冲击SF_6球形气泡过程研究 | 第47-61页 |
4.1 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4.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4.2.1 实验验证 | 第48页 |
4.2.2 反射壁距离影响 | 第48-54页 |
4.2.3 入射激波马赫数的影响 | 第54-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入射及反射激波冲击火焰过程研究 | 第61-72页 |
5.1 计算模型 | 第61-62页 |
5.2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62-70页 |
5.2.1 实验验证 | 第62-63页 |
5.2.2 反射壁距离影响 | 第63-67页 |
5.2.3 入射激波Ma影响 | 第67-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3页 |
6.3 建议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