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津浦铁路沿线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特征--以蚌埠市近代工业建筑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5.1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第17页
        1.5.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6 论文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的历史沿革第19-25页
    2.1 津浦铁路沿线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第19页
    2.2 近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第19-21页
        2.2.1 零散简易的手工作坊形式—开埠之前第19-20页
        2.2.2 相对集中的工业形式—民国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第20页
        2.2.3 工业发展停顿—抗日战争时期第20页
        2.2.4 工业发展开始复苏—抗日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第20-21页
    2.3 近代工业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1-24页
        2.3.1 政治和战争因素第21-22页
        2.3.2 区位因素第22-23页
        2.3.3 地理因素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产业类型及分布第25-34页
    3.1 近代工业建筑在蚌埠的分布第26-27页
    3.2 近代工业建筑类型的多元性第27-29页
    3.3 近代工业建筑与津浦铁路之间的关系第29页
    3.4 近代工业建筑选址规划第29-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空间特征和建造技术第34-57页
    4.1 建筑功能与空间组织特征第34-44页
        4.1.1 建筑总平面布局第34-39页
        4.1.2 建筑空间形式第39-42页
        4.1.3 建筑流线组织第42-44页
    4.2 建筑结构与材料等技术特征第44-56页
        4.2.1 建筑的结构选择第45-48页
        4.2.2 建筑的材料应用第48-52页
        4.2.3 灵巧的节点处理第52-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形态风格特征和文化特征第57-71页
    5.1 近代工业建筑的形态风格特征第57-65页
        5.1.1 稳重和谐的体量关系第57-59页
        5.1.2 严谨朴实的立面特征第59-61页
        5.1.3 中西合璧式造型风格第61-64页
        5.1.4 杂糅多样的符号语言第64-65页
    5.2 近代工业建筑的文化特征第65-70页
        5.2.1 演变的动因第65-67页
        5.2.2 演变的特征第67-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降雨径流模型的参数敏感度分析与率定研究
下一篇:BIM技术在污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