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中英对照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 第17-25页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7-24页 |
1.3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 结果 | 第25-28页 |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牙合)平面的比较(如表1) | 第25-26页 |
2.2 实验组前后(牙合)平面与下颌骨测量指标的相关分析(如表2)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组前、后(牙合)平面与牙齿测量指标的相关分析(如表3)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36页 |
3.1 (牙合)平面的定位及测量 | 第28页 |
3.2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牙齿代偿及前、后(牙合)平面的特点 | 第28-30页 |
3.3 (牙合)平面与下颌骨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3.4 (牙合)平面的作用及影响 | 第31-33页 |
3.5 正畸矫治中如何控制(牙合)平面 | 第33-35页 |
3.6 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4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综述 (牙合)平面在正畸治疗中与口颌系统及错(牙合)畸形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42-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