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莫尔库伦模型的基坑开挖变形及受力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深基坑工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深基坑工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深基坑监测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深基坑土体变形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4 深基坑工程受力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8-26页 |
2.1 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概况 | 第18页 |
2.2 市体育馆站基坑工程简介 | 第18-23页 |
2.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2.2.2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0-21页 |
2.2.3 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 第21页 |
2.2.4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 第21-23页 |
2.3 基坑监测方案 | 第23-25页 |
2.3.1 监测内容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理论 | 第26-34页 |
3.1 有限元数值模拟应用 | 第26页 |
3.1.1 midas/gts求解的过程 | 第26页 |
3.2 地下连续墙和支撑结构的本构模型 | 第26-27页 |
3.3 基坑开挖的模拟理论 | 第27-32页 |
3.3.1 基坑开挖模拟方法 | 第27页 |
3.3.2 土体的本构选择 | 第27-28页 |
3.3.3 各种单元的模拟 | 第28-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土体本构参数模量取值研究 | 第34-68页 |
4.1 模型计算分析 | 第35-40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35页 |
4.1.2 模型建立前的假设和依据 | 第35页 |
4.1.3 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4.1.4 土体及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37-38页 |
4.1.5 模型边界及荷载施加 | 第38页 |
4.1.6 地下水处理 | 第38-39页 |
4.1.7 开挖工况模拟 | 第39-40页 |
4.2 不同方案下参数和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63页 |
4.2.1 方案一到方案四的计算参数 | 第40-41页 |
4.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4.2.3 方案五到方案八计算参数 | 第49-50页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4.2.5 方案九到方案十二计算参数 | 第56-57页 |
4.2.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4.3 最终方案的确定 | 第63-66页 |
4.3.1 墙身侧移的对比 | 第64页 |
4.3.2 沉降的对比 | 第64-65页 |
4.3.3 理论分析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修正莫尔库伦本构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8-90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68-70页 |
5.1.1 参数敏感性分析的重要性 | 第68-69页 |
5.1.2 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69-70页 |
5.2 模型参数对基坑变形及受力敏感度机理 | 第70-71页 |
5.3 模型参数的影响及敏感度分析 | 第71-88页 |
5.3.1 单因素法研究 | 第71-80页 |
5.3.2 正交方差分析方法简介 | 第80页 |
5.3.3 正交方差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80-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修正莫尔库伦模型在基坑开挖中的实际应用 | 第90-138页 |
6.1 数值模拟变形结果及分析 | 第90-103页 |
6.1.1 水平位移 | 第90-92页 |
6.1.2 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 | 第92-98页 |
6.1.3 坑外地表沉降 | 第98-101页 |
6.1.4 基坑底部隆起 | 第101-103页 |
6.2 数值模拟内力值分析 | 第103-134页 |
6.2.1 弯矩分析 | 第103-109页 |
6.2.2 内支撑轴力分析 | 第109-117页 |
6.2.3 墙后土压力分析 | 第117-13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4-13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7.1 结论 | 第138-139页 |
7.2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