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油污湿地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特性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石油污染修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油污湿地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研究第17-28页
    2.1 实验材料第17-21页
        2.1.1 土壤样品采集和原油第17-18页
        2.1.2 实验仪器第18-19页
        2.1.3 实验生物试剂第19-20页
        2.1.4 实验培养基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2.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21-22页
        2.2.2 石油降解菌的初筛第22页
        2.2.3 石油降解菌的保存第22页
        2.2.4 石油降解菌的复筛第22-23页
        2.2.5 石油降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3-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2.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第24页
        2.3.2 复筛结果分析第24-25页
        2.3.3 三株细菌16S rDNA电泳图第25-26页
        2.3.4 三株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油污湿地石油降解菌的生长特性研究第28-41页
    3.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3.1.1 实验仪器第28页
        3.1.2 实验药品第28页
        3.1.3 实验菌株第28-29页
        3.1.4 主要培养基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1 细菌的形态观察第29页
        3.2.2 扫描电镜实验第29页
        3.2.3 生理生化实验第29-30页
        3.2.4 表面活性剂检测第30页
        3.2.5 生长曲线测量方法第30页
        3.2.6 不同环境条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3.3.1 三株石油降解菌形态观察结果第31页
        3.3.2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31-33页
        3.3.3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第33页
        3.3.4 表面活性剂检测结果第33-34页
        3.3.5 细菌生长曲线第34-35页
        3.3.6 不同环境条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35-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油污湿地石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和石油烃代谢基因研究第41-52页
    4.1 实验材料第41页
        4.1.1 实验仪器第41页
        4.1.2 实验药品第41页
        4.1.3 实验菌株第41页
        4.1.4 主要培养基第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5页
        4.2.1 石油含量测量方法第41-42页
        4.2.2 不同培养时间条件第42-43页
        4.2.3 不同接种量条件第43页
        4.2.4 不同菌液组合条件第43页
        4.2.5 不同石油浓度条件第43页
        4.2.6 石油烃代谢基因初步检测第43-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5-46页
        4.3.2 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第46-47页
        4.3.3 不同接种量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第47-48页
        4.3.4 不同菌液组合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第48-49页
        4.3.5 不同石油浓度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第49-50页
        4.3.6 代谢基因初步检测结果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结论第52-55页
    基本结论第52-53页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地下水水质环境质量差异分析及预测--以绥化市第一水源地为例
下一篇:东北地区空气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及特殊时段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