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特色药源植物盾叶薯蓣遗传转化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9页
缩略词表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8页
 1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0-16页
   ·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第10-11页
     ·原生质体受体系统第10页
     ·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第10-11页
     ·种质系统第11页
     ·胚状体受体系统第11页
     ·直接分化受体系统第11页
   ·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第11-15页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第11-12页
     ·DNA直接导入的基因转化技术第12-15页
   ·全球转基因植物的发展第15-16页
 2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进展第16-28页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第17-19页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第17页
     ·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的培养第17-18页
     ·药用植物模式基因工程第18-19页
   ·盾叶薯蓣研究进展第19-24页
     ·薯蓣属植物研究概况第19-20页
     ·盾叶薯蓣研究进展第20-24页
   ·薯蓣皂甙元的研究进展第24-28页
     ·薯蓣皂甙和薯蓣皂甙元第24-25页
     ·薯蓣皂甙元的分布第25页
     ·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第25-26页
     ·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测定第26页
     ·薯蓣皂甙元的应用第26-28页
第二章 盾叶薯蓣转化受体的建立第28-37页
 1 盾叶薯蓣转化受体的建立第28-35页
   ·实验材料第28-30页
     ·植物材料第29页
     ·实验仪器第29页
     ·培养基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培养条件第30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无菌苗诱导的影响第30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0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第31页
     ·再生苗的移栽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无菌苗诱导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第34-35页
     ·再生苗的移栽第35页
 2 讨论第35-37页
   ·盾叶薯蓣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第35-36页
   ·激素配比对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6-37页
第三章 盾叶薯蓣农杆菌介导法转化rFCA-RRM1基因片段和基因枪法转化rFCA-RRM2基因片段第37-64页
 1 盾叶薯蓣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8-46页
   ·实验材料第38-40页
     ·受体材料第38页
     ·培养基第38-39页
     ·转化载体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43页
     ·培养条件第40页
     ·抗生素水平的确定第40页
     ·筛选压水平的确定第40-41页
     ·制备工程菌、培养和活化第41-42页
     ·农杆菌侵染第42页
     ·共培养时间和筛选方式对转化的影响第42-43页
     ·转化植株的分化、生根和移栽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抗生素水平的确定第43-44页
     ·筛选压水平的确定第44-45页
     ·农杆菌侵染浓度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45页
     ·共培养时间和筛选方式对转化的影响第45-46页
 2 盾叶薯蓣基因枪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6-51页
   ·实验材料第46-47页
     ·受体材料第46页
     ·载体质粒第46页
     ·培养基第46-47页
     ·实验仪器第47页
     ·实验耗材第47页
     ·实验试剂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49页
     ·培养条件第47-48页
     ·准备受体材料第48页
     ·DNA微弹的制备第48页
     ·受体材料的轰击第48-49页
     ·过渡培养与筛选培养及再生成苗第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高渗培养基中甘露醇的浓度对受体的转化影响第49-50页
     ·微载体直径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50页
     ·轰击压力及轰击距离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3 遗传转化体的分子检测第51-54页
   ·实验方法第51-52页
     ·盾叶薯蓣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1-52页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4 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测定第54-59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仪器第54页
   ·实验方法第54-56页
     ·准备测定材料第54-55页
     ·提取薯蓣皂甙元第55页
     ·配置溶液第55页
     ·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第55-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6页
     ·精密度实验第56-57页
     ·测定样品薯蓣皂甙元含量第57-59页
 5 讨论第59-64页
   ·农杆菌介导的盾叶薯蓣遗传转化第59-60页
     ·植物转化受体的选择第59页
     ·农杆菌侵染转化第59-60页
     ·过渡培养第60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第60页
   ·基因枪法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第60-62页
     ·转化前后的高渗培养第60-61页
     ·微载体的选择第61页
     ·轰击参数第61-62页
     ·污染的控制第62页
   ·转基因再生植株的鉴定第62页
   ·HPLC法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第62-64页
结论第64-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粱大规模SSR标记的开发以及应用
下一篇:铝胁迫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根系分泌物的分泌特性及其对根际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