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胶质瘢痕修复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6-9页
前言第9-15页
    1. 研究背景第9页
    2. 现代研究进展第9-12页
        2.1 胶质瘢痕的基础研究第10-12页
        2.2 胶质瘢痕与神经炎症的联系第12页
    3. 中医针灸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认识第12-13页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第一部分 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第15-23页
    1. 目的第15页
    2. 材料第15-16页
        2.1 实验动物第15页
        2.2 主要仪器第15-16页
        2.3 主要试剂第16页
    3. 方法第16-18页
        3.1 动物分组第16页
        3.2 造模方法第16-17页
        3.3 电镜标本制作与观察第17页
        3.4 针刺治疗第17页
        3.5 取材第17-18页
        3.6 神经行为学评分第18页
        3.7 统计学方法第18页
    4. 结果第18-21页
        4.1 基本情况第18页
        4.2 神经行为学评分第18-19页
        4.3 超微结构变化第19-21页
    5. 讨论第21-23页
第二部分 针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胶质瘢痕的影响第23-31页
    1. 目的第23页
    2. 实验器材及试剂第23-24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第23页
        2.2 主要设备及器材第23-24页
    3. 方法第24-26页
        3.1 单细胞悬液制备第24页
        3.2 CD11b/c单染管染色第24页
        3.3 GFAP单染管染色第24-25页
        3.4 MAP2B单染管染色第25页
        3.5 CD11B/C、GFAP、MAP2B同染第25-26页
        3.6 统计学方法第26页
    4. 结果第26-28页
        4.1 胶质瘢痕中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占比第26-27页
        4.2 胶质瘢痕中小胶质细胞占比第27页
        4.3 胶质瘢痕中神经元占比第27-28页
    5. 讨论第28-31页
第三部分 针刺对IL-6、IFN-γ 炎症因子的影响第31-36页
    1. 目的第31页
    2. 实验器材及试剂第31页
        2.1 实验试剂第31页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1页
    3. 方法第31-33页
        3.1 脑组织蛋白提取第31-32页
        3.2 脑组织BCA蛋白浓度测定第32页
        3.3 脑组织炎症因子浓度测定第32-33页
        3.4 统计学方法第33页
    4. 结果第33-34页
    5. 讨论第34-36页
结论与展望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附录第42-50页
    实验技术路线图第42-43页
    GARCIA J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第43-44页
    胶质瘢痕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超微结构图第44-46页
    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流式细胞占比图第46-49页
    实验过程图第49-50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耳针对卒中后失眠大鼠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钩吻素子对不同种属细胞的作用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