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水泥土的渗透性 | 第12-14页 |
1.2.2 多孔材料的造孔技术 | 第14-16页 |
1.2.3 强度增强技术 | 第16-17页 |
1.2.4 渗透模型 | 第17-20页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试验土样 | 第23页 |
2.1.2 发泡剂 | 第23-24页 |
2.1.3 水泥 | 第24页 |
2.1.4 偏高岭土 | 第24-25页 |
2.1.5 其他材料 | 第25页 |
2.2 试验内容与方案 | 第25-29页 |
2.2.1 基本试验 | 第25页 |
2.2.2 柔性壁渗透试验 | 第25-27页 |
2.2.3 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 | 第27-28页 |
2.2.4 压汞试验(MIP)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孔径控制的水泥土宏微观性质 | 第31-57页 |
3.1 两种不同造孔方式的水泥土配比 | 第31-32页 |
3.1.1 发泡造孔技术水泥土配合比 | 第31-32页 |
3.1.2 腐蚀造孔技术水泥土配合比 | 第32页 |
3.2 三轴柔性壁渗透试验 | 第32-39页 |
3.2.1 泡沫水泥土渗透特性 | 第32-36页 |
3.2.2 掺Na_2SO_4水泥土渗透特性 | 第36-37页 |
3.2.3 其他因素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4 渗透特性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 第38-39页 |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39-50页 |
3.3.1 泡沫水泥土强度 | 第39-45页 |
3.3.2 掺加Na_2SO_4水泥土试样强度 | 第45-49页 |
3.3.3 强度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 第49-50页 |
3.4 压汞(MIP)试验 | 第50-55页 |
3.4.1 MIP试验适用范围及水泥基材孔隙结构特点 | 第50-51页 |
3.4.2 孔隙分布 | 第51-53页 |
3.4.3 孔隙划分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渗透系数与孔径分布的分析模型 | 第57-65页 |
4.1 多孔材料渗透预测模型 | 第57-61页 |
4.1.1 典型单元体的引入 | 第57-58页 |
4.1.2 多孔介质孔隙曲折度 | 第58-59页 |
4.1.3 渗透系数的表达式 | 第59-61页 |
4.2 渗透系数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 | 第61-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多孔介质三维微观渗流数值模拟 | 第65-83页 |
5.1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 | 第65-66页 |
5.2 N-S方程的有限元解法 | 第66-70页 |
5.2.1 Galerkin弱解积分形式 | 第66-68页 |
5.2.2 单元有限元方程 | 第68-69页 |
5.2.3 总体有限元方程 | 第69页 |
5.2.4 总体有限元方程式的求解方式 | 第69-70页 |
5.3 三维多孔介质的数值模型 | 第70-74页 |
5.3.1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 第70-71页 |
5.3.2 计算模型基本设置 | 第71-74页 |
5.4 渗透系数影响因素 | 第74-82页 |
5.4.1 单胞数量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74-76页 |
5.4.2 孔径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3 孔隙率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4 骨架结构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78-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1.1 室内试验阶段 | 第83页 |
6.1.2 渗透系数与孔径分布分析模型 | 第83-84页 |
6.1.3 数值模拟 | 第8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