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中概股的相关概念 | 第15页 |
2.2 私有化退市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3 借壳上市的理论基础 | 第16页 |
2.4 VIE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5 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分众传媒回归战略分析 | 第19-30页 |
3.1 分众传媒公司简介 | 第19页 |
3.2 分众传媒回归战略的实施 | 第19-24页 |
3.2.1 私有化退市 | 第20-22页 |
3.2.2 拆除VIE | 第22-23页 |
3.2.3 借壳七喜控股 | 第23-24页 |
3.3 分众传媒回归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3.3.1 价值被低估 | 第25页 |
3.3.2 战略调整 | 第25-26页 |
3.3.3 做空危机 | 第26页 |
3.4 分众传媒回归面临的风险 | 第26-30页 |
3.4.1 退市资金需求高昂的风险 | 第26-27页 |
3.4.2 法律诉讼风险 | 第27页 |
3.4.3 借壳上市风险 | 第27-28页 |
3.4.4 国内政策变化风险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分众传媒回归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0-41页 |
4.1 基于核心财务指标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0-38页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4.1.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2-35页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5-36页 |
4.1.4 现金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4.1.5 发展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4.2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8-41页 |
4.2.1 权益乘数变动分析 | 第39页 |
4.2.2 销售净利率变动分析 | 第39页 |
4.2.3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分析 | 第39页 |
4.2.4 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4页 |
5.1 回归战略取得预期成效 | 第41-43页 |
5.1.1 公司估值提高 | 第41-42页 |
5.1.2 借壳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 | 第42页 |
5.1.3 公司各项能力优化 | 第42-43页 |
5.2 分众传媒回归后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5.2.1 应收账款攀升造成坏账的风险 | 第43页 |
5.2.2 资产负债率上升带来的偿债风险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建议 | 第44-49页 |
6.1 对分众传媒提升财务绩效的建议 | 第44-46页 |
6.1.1 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降低应收帐款的坏账风险 | 第44页 |
6.1.2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 第44-46页 |
6.1.3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 | 第46页 |
6.2 对赴美上市企业的建议 | 第46-47页 |
6.2.1 慎重对待赴美上市的行为 | 第46页 |
6.2.2 赴美上市企业要提升自身品质并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 | 第46-47页 |
6.3 对计划回归A股的中概股企业的建议 | 第47-49页 |
6.2.1 私有化价格要制定合理 | 第47页 |
6.2.2 慎重选择上市方式 | 第47-48页 |
6.2.3 关注国内相关政策变化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