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绪论 | 第12-21页 |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2-15页 | 
| 1.论文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 2.论文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1.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5-18页 | 
| 2.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8-19页 | 
| 3.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不足 | 第19-20页 | 
| (三)论文研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1.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2.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释义 | 第21-27页 |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内涵分析 | 第21-24页 |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分析 | 第24-27页 |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相通性 | 第27-33页 | 
| (一)唯物论维度的相通性 | 第27-29页 | 
| 1.以“现实的个人”为主体 | 第27-28页 | 
| 2.以现实的感性活动为基础 | 第28-29页 | 
| (二)辩证法维度的相通性 | 第29-31页 | 
| 1.辩证法中价值观主体的自由表征 | 第29-30页 | 
| 2.辩证否定精神下价值观主体的自我跃迁 | 第30-31页 | 
| (三)历史观维度的相通性 | 第31-33页 | 
| 1.社会历史发展下对精神生活物化的批判 | 第31-32页 | 
| 2.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反作用 | 第32-33页 |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必要性、重要性 | 第33-42页 |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必要性.. | 第33-37页 | 
| 1.价值观主体实践远生活化 | 第34-35页 | 
| 2.价值观话语方式远生活化 | 第35-36页 | 
| 3.价值观评价体系远生活化 | 第36-37页 |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重要性 | 第37-42页 | 
| 1.对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 第37-39页 | 
| 2.对“时代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 3.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40-42页 |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 第42-56页 | 
| (一)充分发挥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动性 | 第42-45页 | 
|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实践体系 | 第45-49页 | 
| (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 第49-52页 | 
| (四)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体制机制 | 第52-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注释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