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注释表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AR在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1 AR的结构、功能 | 第17-18页 |
1.2 AR在宫颈癌中的作用 | 第18页 |
1.3 AR在卵巢癌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1.4 A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 | 第19页 |
1.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子宫内膜癌中雄激素受体及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第20-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0-21页 |
2.1.2 临床病理资料 | 第21-23页 |
2.1.3 实验原理 | 第23页 |
2.1.4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3页 |
2.1.5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2.2 结果判断 | 第24-25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2.4 结果 | 第25-37页 |
2.4.1 AR及雄激素代谢酶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 第25-29页 |
2.4.2 AR及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29-33页 |
2.4.3 AR与ER、PR及雄激素代谢酶的关系 | 第33-34页 |
2.4.4 子宫内膜癌中AR及雄激素代谢酶的生存分析 | 第34-37页 |
2.5 讨论 | 第37-41页 |
2.5.1 雄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 第37-38页 |
2.5.2 A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 第38-39页 |
2.5.3 雄激素代谢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