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2-15页 |
1.1 水生植物分解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的比较研究 | 第15-22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2.3 结果 | 第16-20页 |
2.3.1 植物的初始质量特征 | 第16-18页 |
2.3.2 植物的分解速率 | 第18-19页 |
2.3.3 植物N、P的动态变化 | 第19-20页 |
2.4 讨论 | 第20-22页 |
2.4.1 质量特征对水生植物分解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2 水生植物N、P的动态变化 | 第21-22页 |
3 水生植物荇菜和菹草混合分解对N、P添加的响应 | 第22-29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3.3 结果 | 第23-26页 |
3.3.1 荇菜和菹草的初始质量特征 | 第23-24页 |
3.3.2 荇菜和菹草分解对N、P添加的响应 | 第24-25页 |
3.3.3 物种混合分解对N、P添加的响应 | 第25-26页 |
3.4 讨论 | 第26-29页 |
3.4.1 N、P添加及质量特征对荇菜、菹草分解的影响 | 第26-28页 |
3.4.2 物种混合分解效应对N、P添加的响应 | 第28-29页 |
4 水淹持续时间及干湿交替频率对沿岸带植物分解的影响 | 第29-36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4.3 结果 | 第31-34页 |
4.3.1 桤木和厚朴的初始质量特征 | 第31页 |
4.3.2 水淹时间和水淹频率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31-33页 |
4.3.3 大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 讨论 | 第34-3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6-3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36页 |
5.2 创新点 | 第36页 |
5.3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拟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