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发电的两部制调峰电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天然气调峰电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调峰辅助服务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不同类型调峰机组技术经济性对比 | 第13-23页 |
2.1 燃气机组 | 第13-19页 |
2.1.1 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1.2 降负荷运行 | 第14-17页 |
2.1.3 启停过程分析 | 第17-19页 |
2.2 燃煤机组 | 第19-21页 |
2.2.1 变负荷调峰 | 第19-20页 |
2.2.2 启停调峰 | 第20-21页 |
2.3 抽水蓄能机组 | 第21页 |
2.4 燃气机组作为调峰机组的优势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燃气机组有偿无偿调峰的界定 | 第23-27页 |
3.1 我国现行调峰补偿标准 | 第23-24页 |
3.1.1 燃煤机组 | 第23-24页 |
3.1.2 燃气机组 | 第24页 |
3.2 燃气机组有偿无偿调峰界定的原则 | 第24-25页 |
3.2.1 技术性 | 第24-25页 |
3.2.2 经济性 | 第25页 |
3.3 燃气机组有偿无偿调峰的界定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燃气机组两部制调峰电价模型 | 第27-35页 |
4.1 模型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4.1.1 两部制电价机制 | 第27页 |
4.1.2 经营期电价 | 第27-29页 |
4.2 两部制调峰电价模型 | 第29-34页 |
4.2.1 电量电价 | 第30页 |
4.2.2 容量电价 | 第30-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35-43页 |
5.1 电网总体情况 | 第35-36页 |
5.1.1 电网装机情况 | 第35页 |
5.1.2 电网负荷情况 | 第35-36页 |
5.2 基础数据情况 | 第36-37页 |
5.3 两部制电价的计算 | 第37-38页 |
5.3.1 电量电价的计算 | 第37页 |
5.3.2 容量电价的计算 | 第37-38页 |
5.4 电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5.4.1 电量电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页 |
5.4.2 容量电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5.5 两部制电价模型对调峰机组的作用 | 第41页 |
5.5.1 电量电价对深度调峰的激励作用 | 第41页 |
5.5.2 容量电价对固定成本的回收作用 | 第4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