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O-Bi2O3-B2O3-SiO2系统玻璃着色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1.1 颜色玻璃 | 第10-12页 |
1.1.1 物质颜色的产生机理 | 第10-11页 |
1.1.2 颜色玻璃的发展史 | 第11-12页 |
1.1.3 颜色玻璃的应用 | 第12页 |
1.2 玻璃的着色 | 第12-22页 |
1.2.1 玻璃着色的原理 | 第12-13页 |
1.2.2 颜色玻璃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3 离子着色的影响因素概述 | 第14-16页 |
1.2.4 硫等分子着色 | 第16-19页 |
1.2.5 其他着色方法 | 第19-22页 |
1.3 低熔点玻璃 | 第22-31页 |
1.3.1 低熔点玻璃概述 | 第22页 |
1.3.2 低熔点玻璃的着色 | 第22-31页 |
1.3.2.1 锰着色 | 第22-23页 |
1.3.2.2 铈、镨、钕着色 | 第23-25页 |
1.3.2.3 铈钛混和着色 | 第25-27页 |
1.3.2.4 金属胶体着色 | 第27-31页 |
1.4 玻璃颜色的表征 | 第31-34页 |
1.4.1 CIE表征 | 第32页 |
1.4.2 舌形图 | 第32-33页 |
1.4.3 玻璃色度 | 第33-34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4-3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4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1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35页 |
2.1.1 基础玻璃的确定 | 第35页 |
2.1.2 基础玻璃的组成 | 第35页 |
2.2 玻璃的制备 | 第35-39页 |
2.2.1 玻璃的组成 | 第35-37页 |
2.2.2 实验所用原料 | 第37页 |
2.2.3 实验所用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2.2.4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2.2.5 样品的加工和显色处理 | 第38-39页 |
2.3 样品的测试与分析 | 第39-41页 |
2.3.1 热膨胀测试 | 第39页 |
2.3.2 差热分析 | 第39-40页 |
2.3.3 化学稳定性 | 第40页 |
2.3.4 密度测试 | 第40页 |
2.3.5 显微硬度测试 | 第40页 |
2.3.6 透光率测试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57页 |
3.1 玻璃的基础性质 | 第41-46页 |
3.1.1 热膨胀系数 | 第41-42页 |
3.1.2 差热分析 | 第42-43页 |
3.1.3 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43页 |
3.1.4 密度分析 | 第43-44页 |
3.1.5 显微硬度分析 | 第44-46页 |
3.2 玻璃的颜色分析 | 第46-57页 |
3.2.1 金红玻璃的透光率曲线和色坐标 | 第46-49页 |
3.2.2 银着色玻璃的透光率曲线和色坐标 | 第49-52页 |
3.2.3 锰着色玻璃的透光率曲线和色坐标 | 第52-54页 |
3.2.4 铈钛混合着色玻璃的透光率曲线和色坐标 | 第54-5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