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2.1 环境监管 | 第17-19页 |
2.1.1 政府环境监管的内涵 | 第17页 |
2.1.2 政府环境监管的模式 | 第17-19页 |
2.2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 第19-24页 |
2.2.1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分类 | 第19-20页 |
2.2.3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评价指标 | 第20-24页 |
2.3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2.3.1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 | 第24页 |
2.3.2 回应性监管理论 | 第24页 |
2.3.3 生态型政府理论 | 第24-25页 |
2.3.4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25-26页 |
3 Y国际化学工业园的环境监管问题分析 | 第26-38页 |
3.1 Y国际化学工业园的环境监管现状 | 第26-35页 |
3.1.1 Y国际化学工业园概况 | 第27-28页 |
3.1.2 Y国际化学工业园的环境质量分析 | 第28-31页 |
3.1.3 Y国际化学工业园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31-32页 |
3.1.4 园区政府的环境监管现状 | 第32-35页 |
3.2 Y国际化学工业园的环境监管问题 | 第35-36页 |
3.2.1 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35页 |
3.2.2 监管手段单一 | 第35页 |
3.2.3 技术创新不足 | 第35-36页 |
3.2.4 公众参与不强 | 第36页 |
3.3 Y国际化学工业园环境监管问题的原因 | 第36-38页 |
3.3.1 监管体制不合理 | 第36页 |
3.3.2 环境监管失灵 | 第36页 |
3.3.3 环保投入不够 | 第36-37页 |
3.3.4 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 第37-38页 |
4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典型案例的经验与启示 | 第38-41页 |
4.1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的措施与经验 | 第38-39页 |
4.1.1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的措施与经验 | 第38-39页 |
4.1.2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的措施与经验 | 第39页 |
4.2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的措施与经验 | 第39-41页 |
4.2.1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环境监管的启示 | 第40页 |
4.2.2 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的启示 | 第40-41页 |
5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的环境监管问题的对策 | 第41-45页 |
5.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第41页 |
5.1.1 设立地方各级环境管理委员会 | 第41页 |
5.1.2 完善法规政策 | 第41页 |
5.2 创新监管手段,多种模式并用 | 第41-42页 |
5.2.1 采取柔性监管手段 | 第41-42页 |
5.2.2 强化生态服务职能 | 第42页 |
5.3 加大环保投入,注重技术创新 | 第42-43页 |
5.3.1 注重技术创新 | 第42页 |
5.3.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 第42-43页 |
5.4 提高大众生态意识,倡导公众参与 | 第43-45页 |
5.4.1 大力倡导公众参与 | 第43-44页 |
5.4.2 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环保意识 | 第44页 |
5.4.3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 | 第53-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