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强磁场对2024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2024 铝合金的研究概述第12-13页
        1.1.1 2024 铝合金的性质及应用第12-13页
        1.1.2 铝合金的磁场改性研究概况第13页
    1.2 磁致塑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位错动力学理论第15-16页
    1.4 织构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第16-18页
        1.4.1 铝合金的织构第16-17页
        1.4.2 铝合金织构的表示第17页
        1.4.3 铝合金织构的研究第17-18页
        1.4.4 EBSD概述第18页
    1.5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研究现状第18-22页
        1.5.1 残余应力第18-19页
        1.5.2 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第19-20页
        1.5.3 中子衍射的研究及应用第20-22页
        1.5.4 X射线衍射法测表面残余应力第22页
    1.6 课题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第22-25页
        1.6.1 课题研究背景第22-23页
        1.6.2 课题研究内容第23-24页
        1.6.3 课题研究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设计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5-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实验方法、试样制备和检测方案第25-29页
        2.2.1 磁场静态处理试样的制备和检测方案第26-27页
        2.2.2 磁场辅助拉伸试样的制备和检测方案第27-29页
    2.3 材料分析检测方法第29-33页
        2.3.1 拉伸设备及方法第29页
        2.3.2 中子衍射分析第29页
        2.3.3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第29-30页
        2.3.4 显微硬度检测第30-31页
        2.3.5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1页
        2.3.6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仪第31页
        2.3.7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第31-33页
第三章 脉冲强磁场静态处理对2024铝合金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第33-59页
    3.1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第33-35页
    3.2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表面残余应力特征第35-39页
    3.3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内部残余应力特征第39-41页
    3.4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显微硬度特征第41-43页
    3.5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位错特征第43-45页
    3.6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晶粒特征第45-47页
    3.7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织构特征第47-57页
        3.7.1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织构变化第47-53页
        3.7.2 强磁场静态处理下2024铝合金的ODF分析第53-56页
        3.7.3 强磁场静态处理2024铝合金的XRD宏观织构第56-57页
    3.8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脉冲强磁场辅助拉伸对2024铝合金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第59-83页
    4.1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第59-62页
    4.2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表面残余应力特征第62-65页
    4.3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内部残余应力特征第65-67页
    4.4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显微硬度特征第67-68页
    4.5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位错特征第68-70页
    4.6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晶粒和再结晶晶粒特征第70-74页
        4.6.1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晶粒特征第70-72页
        4.6.2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再结晶晶粒特征第72-74页
    4.7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织构特征第74-82页
        4.7.1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织构变化第74-79页
        4.7.2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ODF分析第79-80页
        4.7.3 强磁场辅助拉伸2024铝合金的XRD宏观织构第80-82页
    4.8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两种磁场作用方式效果对比和磁致塑性机制分析第83-88页
    5.1 两种磁场作用效果对比分析第83-85页
    5.2 磁致塑性的机制分析第85-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展望第88-90页
    6.1 全文结论第88-89页
    6.2 未来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用高速抢险泵及其诱导轮的性能与汽蚀特性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污水治理企业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