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现状述评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主要思想 | 第11页 |
·重点和难点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就业 | 第12-13页 |
·就业观 | 第13页 |
·就业观教育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变化 | 第14-17页 |
·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步确立 | 第14页 |
·高薪意识淡化,薪酬要求趋于合理 | 第14-15页 |
·择业时更看重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 | 第15-16页 |
·自主择业意识基本确立 | 第16页 |
·自主创业意识有所增强 | 第16-17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基层就业意识淡薄,就业首选沿海大城市 | 第17-18页 |
·择业时个人利益至上,缺少社会奉献精神 | 第18-19页 |
·大众化就业观淡薄,缺乏普通劳动者意识 | 第19页 |
·就业单位选择上看重工资待遇,追求稳定 | 第19-20页 |
·择业时自我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从众心理 | 第20-21页 |
·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其它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原因透析 | 第22-28页 |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2-23页 |
·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 | 第22页 |
·家庭经济水平和所处地域 | 第22-23页 |
·家长受教育水平和就业观 | 第23页 |
·学校方面的影响 | 第23-24页 |
·就业指导模式落后、缺乏针对性 | 第23页 |
·就业观念方面的教育重视的不够 | 第23-24页 |
·校园中同辈群体不良就业观影响 | 第24页 |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4-26页 |
·消极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 | 第24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负面效应 | 第24-25页 |
·社会对不同职业评价尺度 | 第25页 |
·招聘中"权力寻租"现象 | 第25-26页 |
·主体因素的影响 | 第26-28页 |
·价值取向有所偏差 | 第26页 |
·自我角色定位不当 | 第26页 |
·职业理想不切实际 | 第26-27页 |
·地域观念较为严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必然因素、原则和目标 | 第28-34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客观必然性 | 第28-29页 |
·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 第28页 |
·适应国家促进就业政策的必然要求 | 第28页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 第28-29页 |
·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 | 第29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9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原则 | 第29-30页 |
·坚持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原则 | 第30页 |
·坚持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原则 | 第30页 |
·坚持使大学生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 | 第30-31页 |
·坚持让大学生全面认识就业相关要素的原则 | 第31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 第31-34页 |
·教育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自我评价 | 第31-32页 |
·教育大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意识 | 第32页 |
·教育大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意识 | 第32页 |
·教育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创业的意识 | 第32-33页 |
·教育大学生要树立竞争就业的理念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具体对策 | 第34-40页 |
·家长方面 | 第34-35页 |
·注重在孩子成长中进行就业观教育 | 第34页 |
·改变对大学生就业预期值过高思想 | 第34-35页 |
·教育子女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意识 | 第35页 |
·高校方面 | 第35-37页 |
·改革、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突出就业观教育 | 第35-36页 |
·开展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系统性的就业观教育 | 第36页 |
·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 第36-37页 |
·政府方面 | 第37-40页 |
·采取鼓励政策和刺激措施引导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 第37-38页 |
·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 | 第38页 |
·建设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附录2:关于我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