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系统治理视阈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研究的背景第9页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研究的思路第10页
     ·研究的方法第10-11页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11页
     ·研究的主要观点第11页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5页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1-13页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15页
第二章 村庄治理基本理论与村民自治再认识第15-21页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第15-16页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第15页
     ·科学发展观与民主第15-16页
   ·系统及系统理论第16-18页
     ·一般系统理论第16-17页
     ·社会系统理论第17页
     ·系统管理理论第17-18页
   ·治理与善治理论第18-19页
     ·治理——实行广泛的社会自治第18页
     ·善治——谋求更好的社会治理第18-19页
   ·对村民自治的再认识第19-21页
     ·村民自治是整体性的社会系统创新工程第19页
     ·村民自治是内生性的社会民主治理实践第19-20页
     ·村民自治是持续性的农村社会整合重构第20-21页
第三章 系统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分析第21-25页
   ·村民自治的系统概念第21页
   ·村民自治的系统环境第21-23页
     ·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第21-22页
     ·民主建设的大环境第22页
     ·新农村建设的大气候第22-23页
   ·村民自治的系统要素第23-25页
     ·自治主体:村民第23页
     ·自治依据:制度第23-24页
     ·自治对象:农村社会第24页
     ·自治途径:主动参与和民主协商第24-25页
第四章 农村村治体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第25-3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村治体制的发展历程第25-27页
     ·以行政控制农村社会为特征的政治整合动荡期第25页
     ·以经济统领农村社会为特征的经济整合发展期第25-26页
     ·以重构自主农村社会为特征的社会整合过渡期第26-27页
   ·村民自治的现状——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第27-29页
     ·调研的基本情况第27-28页
     ·滨湖区村民自治的现状概述第28-29页
   ·村民自治的目标:构建治理型村庄社会第29-30页
     ·治理型村庄社会的界定第29-30页
     ·治理型村庄社会的特征第30页
     ·构建治理型村庄社会的意义第30页
   ·构建治理型村庄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0-35页
     ·治理的导向理念淡薄片面第30-31页
     ·治理的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第31-33页
     ·治理的权力主体交叉混乱第33页
     ·治理的社会基础薄弱欠缺第33-35页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系统创新选择第35-44页
   ·着眼科学发展,立足农村实际,树立全新治理型导向第35-36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35页
     ·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第35-36页
   ·深化产权改革,完善财政制度,奠定治理型经济基础第36-37页
     ·以产权改革促进经济自由第36-37页
     ·以财政改革加强物质保障第37页
   ·理顺纵向关系,整合横向关系,塑造治理型权力体系第37-38页
     ·纵向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整合第37-38页
     ·横向明确治理主体间的分工协作第38页
   ·深化社会认同,搭建自治平台,建设治理型村庄社会第38-40页
     ·多元社会认同积聚自治精神资本第39页
     ·广阔平台建设丰富自治实体依托第39-40页
   ·强化基础教育,增进政治教育,培育治理型村庄公民第40-42页
     ·基础教育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第40-41页
     ·政治教育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第41-42页
   ·完善国法国策,健全村规民约,构筑治理型制度保障第42-44页
     ·完善基本法律规章,规范村民依法自治第42-43页
     ·健全村民自制规章,激发村民灵活自治第43-44页
结语:村民自治的未来——明确方向与深化改革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附录2:农村村民自治状况调查问卷第49-52页
附录3: 村干部访谈提纲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理想追求
下一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