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及DH系配合力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1 甜玉米的简介第9-11页
        1.1.1 甜玉米的食用特点及营养价值第9页
        1.1.2 甜玉米的分类及其遗传基础第9-10页
        1.1.3 我国甜玉米育种目标及方法第10-11页
    1.2 甜玉米单倍体产生的途径第11-12页
        1.2.1 花药经过培养产生单倍体第11页
        1.2.2 物理及化学方法的作用产生单倍体第11页
        1.2.3 生物杂交诱导产生单倍体第11-12页
    1.3 甜玉米单倍体的鉴定第12页
        1.3.1 细胞遗传学方法第12页
        1.3.2 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第12页
        1.3.3 遗传标记法第12页
        1.3.4 其它鉴定方法第12页
    1.4 单倍体的加倍方法第12-14页
        1.4.1 自然加倍法第12-13页
        1.4.2 秋水仙素加倍第13-14页
        1.4.3 利用除草剂加倍第14页
        1.4.4 物理加倍第14页
    1.5 DH系的应用第14-15页
        1.5.1 DH系的田间表现第14-15页
        1.5.2 DH系的配合力表现第15页
        1.5.3 DH系的优点第15页
    1.6 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甜玉米诱导效率研究第17-2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8-20页
        2.2.1 甜玉米花丝长度对诱导效果影响第18-19页
        2.2.2 散粉时间的不同对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影响第19-20页
        2.2.3 诱导不同基因型甜玉米杂交种的诱导率分析第20页
    2.3 讨论与结论第20-23页
        2.3.1 甜玉米不同花丝长度的诱导效果第20-21页
        2.3.2 诱导系GT1—GT5的诱导效率第21页
        2.3.3 诱导系不同散粉时间的诱导率第21页
        2.3.4 不同甜玉米品种的诱导率第21-23页
第三章 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研究第23-3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3.2.1 3种除草剂对甜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影响第23-25页
        3.2.2 不同加倍方法处理4种甜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分析第25-27页
        3.2.3 吉甜99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的加倍率第27-29页
    3.3 讨论与结论第29-30页
第四章 甜玉米DH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第30-46页
    4.1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30-31页
        4.1.1 试验设计第30页
        4.1.2 试验材料第30-31页
        4.1.3 试验所需测定性状第31页
    4.2 试验方法第31-32页
        4.2.1 杂交组合方差分析第31页
        4.2.2 杂种优势分析第31-32页
        4.2.3 配合力分析第3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2-45页
        4.3.1 亲本间各性状平均值第32-34页
        4.3.2 组配成的杂交组合的性状平均值第34-36页
        4.3.3 杂交组合各性状方差分析第36-39页
        4.3.4 甜玉米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指数第39-41页
        4.3.5 配合力分析第41-45页
    4.4 讨论与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作者简介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比较解剖学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乾安县药用植物资源特点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