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攻击图的漏洞可利用性量化评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选题来源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20-30页 |
2.1 漏洞概述 | 第20-22页 |
2.1.1 漏洞定义 | 第20页 |
2.1.2 漏洞类型 | 第20-22页 |
2.2 漏洞库介绍 | 第22-23页 |
2.3 相关技术介绍 | 第23-28页 |
2.3.1 爬虫 | 第23-24页 |
2.3.2 Python | 第24-26页 |
2.3.3 OpenVAS | 第26-27页 |
2.3.4 Graphviz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攻击图设计与构建 | 第30-42页 |
3.1 基本信息建模 | 第30-32页 |
3.1.1 节点属性 | 第30页 |
3.1.2 网络拓扑信息 | 第30-31页 |
3.1.3 本地漏洞属性 | 第31页 |
3.1.4 单元攻击 | 第31-32页 |
3.2 攻击图构建与生成 | 第32-36页 |
3.2.1 攻击图分类 | 第32-33页 |
3.2.2 生成攻击图条件 | 第33-34页 |
3.2.3 攻击图生成 | 第34-36页 |
3.3 全局漏洞检测 | 第36-40页 |
3.3.1 全局漏洞定义 | 第36-37页 |
3.3.2 搜索方法 | 第37-39页 |
3.3.3 GV检测及量化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漏洞可利用性量化系统设计 | 第42-54页 |
4.1 CVSS | 第42-46页 |
4.1.1 可利用性三要素 | 第42-43页 |
4.1.2 可利用性分值多样性及分布 | 第43-46页 |
4.2 漏洞类型研究 | 第46-48页 |
4.2.1 个案分析 | 第46页 |
4.2.2 漏洞类型与可利用性关系 | 第46-48页 |
4.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2页 |
4.3.1 EOVSS整体结构 | 第48页 |
4.3.2 层次分析法 | 第48-49页 |
4.3.3 基于AHP的VT量化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4-66页 |
5.1 EOVSS多样性及分布 | 第54-55页 |
5.2 漏洞被成功利用概率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5.3 基于攻击图EOVSS准确率 | 第57-63页 |
5.3.1 实验环境 | 第57-59页 |
5.3.2 实验过程 | 第59-61页 |
5.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4 全局漏洞检测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附录A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